人生最痛选择!医生苦劝患者截肢保命,家人却说:人可以死,但不能死无全尸!

  要腿,还是要命?

  一位病人和他家属的决定,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血管外科中心副主任朱越锋失眠了。

  他在朋友圈里郁闷地写道:

  80多岁老人因动脉闭塞没及时就诊,恶化到最严重的情况,右小腿在半个月内变黑溃烂,严重感染并伴有剧烈疼痛,必须截肢才能保命。但家属召开家庭会议后,坚决不同意截肢的方案,认为人可以死,但不能死无全尸!

  

  作为医生,朱越锋的心情很糟糕,“很可惜的,(病人)昨天刚刚过来,我就想安排今天急诊手术,但万万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如果不截肢,一旦感染扩散,几天人就没了。如果没有继发感染,或许有几个月好拖,但也是等死,而且最后是很痛很痛地痛死的。

  这不是他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病人。拿动脉闭塞来说,朱越锋医生和同事一年要接诊200例左右,每年需做截肢手术的患者,少的话,几例,多的话,十几例。

  这几年加起来,他一共遇到过五个患者,宁愿选择等死,也不愿意截肢。

  右小腿变黑、溃烂,面临截肢

  家属表示,不可以死无全尸

  拒绝手术的这位老人,昨天早上放弃治疗出院了。

  他是萧山人,毛病已经很重,出院前躺在病床上,走不了路。

  因为下肢动脉闭塞,血液供应不畅,右小腿全变黑了,肿了起来,好几个地方溃烂、流脓,散发着一股味道。即使躺着不动,小腿也是钻心、持续地疼,晚上彻夜难眠,只能吃止痛药。

  病情是在半个月内迅速恶化的。一开始,老人只是走路有点跛,走个几分钟,觉得小腿酸痛,得休息一下。春节前几天,他突然觉得小腿痛得厉害起来。

  去医院看看?

  老人很快打消念头,都快过春节了,去医院多不吉利啊,也给孩子添堵,再看看吧。没想到,熬了几天,右小腿慢慢变黑,人也走不动路了。

  直到老人看到腿开始烂了,实在扛不牢,才开口让子女送他到医院。

  

  “老人年纪大,爱抽烟,本身有动脉硬化,另外还患房颤,血栓脱落引起动脉堵塞。”朱越锋医生说,因没及时就诊,老人的动脉完全堵塞了,连脚趾头都发黑,是最严重的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截肢。否则病再重下去,感染继发败血症,人都会保不住。

  要腿,还是要命?只能选一样。老人知道后,情绪很激动。

  朱越锋医生找家属谈话,办公室气氛很压抑,老婆、子女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几个亲戚赶来,一群人在病房里开了个家庭会议,最终决定:不同意截肢。

  “晕啊!手术做了可以活的啊!不做手术的话,真的只有等死了!”得知消息的朱越锋医生很着急,再找家属谈话。

  但家属和老人的态度非常坚决:按照老家村子里的习俗,人可以死,但是不可以死无全尸。

  朱越锋医生很感慨又无奈,“老人很可怜,他也不愿意给子女增加负担,就说自己痛点好了。本来截肢再重建血管,不会烂也不会痛,原本有几岁就有几岁好过。哎,之前遇到好几个患者不愿意手术,也是这样的理由。”

  下肢动脉闭塞是什么病?朱越锋医生给大家做个小科普↓↓

  下肢动脉闭塞属于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PAOD),动脉硬化是最常见的原因,其它原因也可以造成下肢缺血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栓塞、血管损伤等情况。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约20%。动脉硬化属于全身性疾病,下肢动脉闭塞同时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概率较高,其中约80%的下肢动脉闭塞患者最终是死于心脑血管意外。

  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包括:

  高龄、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家族史、性别等因素。高龄是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且无法改变。吸烟年龄越小,出现下肢动脉闭塞的概率越高。

  如何早期发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呢?

  动脉硬化闭塞的早期,因为供血不足可能导致患者肢体发凉,脉搏搏动减弱,走路乏力等情况。到了中期,患者会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即行走一段距离后觉得下肢酸胀疼痛不适,需要休息后才能继续行走。

  老人患者,一般50岁以上,如果有吸烟、三高等危险因素者,一旦出现腿脚不便、乏力、行走距离变短,间歇性跛行情况出现,请尽早到血管外科门诊检查,排除动脉硬化闭塞情况。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日治疗效果最佳。

  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该类疾病的治疗目标由三部分组成:1.缓解缺血症状。2.预防截肢。3.改善长期生存率。

  首先,控制动脉硬化的进程,包括:禁烟、体育锻炼、控制体重、控制血糖、降低血脂、抗血小板治疗等。其中非常强调锻炼是下肢动脉闭塞治疗中的基础。部分患者需要接受外科手术例如内膜剥脱术、血管转流手术、球囊扩张术以及支架治疗。尽量避免截肢的发生,同时改善生活治疗。

  

  人截肢了以后会有什么感觉?

  网上的回答令人心疼

  “知乎”上关于“人截肢了以后会有什么感觉?”的问答中,在47条回答里,不少人讲述了自己受伤后如何康复的正能量故事,但在尊严、被孤立、痛苦、无奈等词语的背后,很多答案令人心疼↓↓

  一位叫“大树下的小孩子”网友的回答,得到了8万多人的关注。

  在医院的那两个月里,截肢的胳膊天天跟压了一座大山似得,每天最虐心的就是换药,简而言之,疼疯了!最难受的恐怕就是,每天晚上梦里还有右胳膊,早上醒来却是空荡荡的袖子,那种心痛和眼睛里掠过的那一缕忧伤,恐怕只能自己能懂。

  一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网友说:

  因为走路很奇怪,从小被歧视被孤立。刚佩戴假肢的时候,整个残肢被包在里面,一天下来出的汗都湿透了,又痒又疼。而且卡住屁股的位置很疼,经常磨出血,包括现在也是。如果走路或者站立很久的话,就会磨出伤口。

  名为“李慕芸”的网友说:

  刚开始也会有一种自己好像废了什么也做不到的无力感,到后面装上假肢,慢慢练习,虽然带上假肢也很痛的,但是很多事至少能够亲力亲为。

  Reborn”写道:

  现在没有我不敢去的地方,我不怕走路,也不怕磨破腿,更不怕面对以后踏入社会后遇到的其他问题。人各有命,少一条是命,一条腿,我也想好好活着,这也是命。

  要腿,还是要命?

  这真的是一个很不容易的决定

  记者在医院里,找了15位患者与家属做了个随机调查。

  有90后,也有70多岁的老人。

  其中,接受“做手术保命”的有9个人,态度犹豫、拿不定主意的有4人,只有2个人选择“不愿截肢”,一位是72岁,另一位是28岁。

  72岁的安徽陈老太态度很坚决,“老祖宗传下来,民间有说法的,这辈子死无全尸,下辈子投胎也会是个残废”。

  在滨江做IT工作的郑女士担心拖累了父母,“让他们照顾我一辈子吗?不要说别人看你的眼光不一样了,连自己家人的正常生活都没了”。

  

调查背后,反映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生命的长度与质量,哪个更重要?

  去年,我们曾发布过一封告别信让人泪崩!生命尽头,一道没有答案的选择题……,引发很多人的讨论。

  有人认为,至少继续治下去,可能就有希望,人还在家就还在。

  也有人说,站在病人的角度讲,认同并尊重他们的决定,才是最大的爱,有时候放手比坚持更艰难。

追求生存时间,还是生存质量?

来源:邵逸夫医院 朱越锋

钱江晚报

经邵逸夫医院综合编辑整理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

开通头条号

如果是你,会怎么选择?

底部请随手点赞↓↓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