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解读化验单 | 白细胞高代表啥?

“我入职体检时白细胞又超标了,咋办啊?会不会影响工作呢?”

春节后是入职高峰,小编收到了很多类似的留言。

今天,大家医联来为大家详细解答白细胞的那些事儿。

人们到医院看病,医生问诊、查体后,常常会开化验单检查,最常做的是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中最多用途的就是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白细胞

  白细胞是人体血液中非常重要的一类血细胞。它具有吞噬异物并产生抗体,防止病原体的入侵的作用。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前三种因其胞质内含有嗜色颗粒,故称为粒细胞。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血细胞中体积比较大、数量比较少。具有细胞核。其主要作用是吞噬细菌、防御疾病。

正常成人血液中的白细胞数目为(4.0~10.0)×10^9/L

  正常成人血液中的白细胞数目为(4.0~10.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嗜酸性粒细胞占0.5%-5%,嗜碱性粒细胞占0-1%,单核细胞占3%-8%,淋巴细胞占20%-40%。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按百分比)

白细胞分为5类

  1、中性白细胞,正常为0.5-0.7,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2、淋巴细胞,正常为0.2-0.4,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

  3、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4、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075,临床意义不大;

  5、单核细胞,正常为0.01-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白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1.生理性

  主要见于月经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餐后等。新生儿及婴儿明显高于成人。

  2.病理性

  急性化脓性感染(脓肿、脑膜炎、肺炎阑尾炎扁桃体炎等),某些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烧伤,急性大出血,恶性肿瘤及某些金属(如铅、汞等)中毒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月经期,分娩,情绪变化及注射肾上腺素后等。

  白细胞减少的临床意义

  某些传染病(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病毒性肝炎、沙门菌属感染等),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非白血性或亚白血性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艾滋病等),脾功能亢进各种原因所致健康搜索的脾肿大(如门脉肝硬化、班替综合征等),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组织细胞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慢性理化损伤,电离辐射(如X线等),肿瘤化疗及某些药物(磺胺氯霉素)反应等。

  医生参考白细胞化验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做出综合的诊治方案。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