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观医改 | 好政策要好配套,医保目录八年才等到

  搜狐健康 文/医健内参 金丰杰

  2月23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的通知》(人社部发〔2017〕15号),正式公布了2017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以下简称《医保目录》)。

  

  时隔8年,2017版《医保目录》终于出台!2017版《医保目录》较2009年版目录增加了339个,增幅约15.4%,并确定了45个拟谈判药品,体现了“补缺、选优、支持创新、鼓励竞争”的思路,对儿童药、创新药、重大疾病治疗用药和民族药予以重点考虑和支持。

  人社部新闻稿称,2017版《医保目录》明显扩大了基本医疗保险用药保障范围、提高了用药保障水平,有利于减轻参保人员目录外药品费用负担,有利于支持临床用药技术进步,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增设拟谈判目录”是最亮的点

  人社部确定了45个拟谈判药品,均为临床价值较高但价格相对较贵的专利、独家药品。人社部下一步将确认企业是否有谈判意向后,向社会公布拟谈判药品名单并按相关程序组织谈判。

  “医健内参”认为,这是2017版《医保目录》最大的亮点之一,意味着人社部在2016年“国家谈判”尝试的基础上,开始更多地引入市场对话谈判机制,而这种谈判机制无疑将给企业和百姓带来更多的机遇和福利。

  对于临床价值和价格“双高”的药品,医院和患者都需要,但医保没有那么多的钱报销,这就是谈判机制的由来。政府通过和企业谈判确定双方均可接受的降价比例,然后该药品就可以医保报销一部分,用药人承担一部分。这样,一方面可大幅降低患者的用药负担,另一方面,企业也藉此迅速地占领和扩大市场份额。

  谈判机制的运用,在我国多个城市已先行先用,积累了一些经验。青岛市医保负责人曾经在一次论坛上谈及,将这些临床价值和价格“双高”的药品通过谈判机制引入医保目录,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去算总账,未必会是多花钱,结果很可能是治疗成本下降了,不能单一地看价格这一个指标。深圳、成都、南京等多个城市也都有谈判机制的运用和获益。行业权威专家对此的评价就是,这些市的思想开放,他们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先行先试,“下面做出来,上面再推广”。

  

  《医保目录》近8年没调整曾让产业界“很受伤”

  目录调整应实行动态管理

  本次《医保目录》调整时隔8年,这曾经让产业界叫苦不迭、深受伤害。行业权威专家在此前接受“医健内参”独家采访时就表示,医保目录近8年多时间不调整,给产业带来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作为一个创新的新药而言,创新药的专利期也就20年,新药近8年都没有机会进入医保,专利期都过去了1/3,企业耗费那么长的时间、那么大的人力物力搞新药研发创新,却进不了医保、占领不了市场,这对新药研发创新的打击可想而知!8年,对每一个市场竞争主体而言,都是一段非常漫长的时间,市场环境很可能在这8年间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医保目录不调整,新药就压根儿没机会进。该专家表示,以往医保目录一般是5年一调整,这次是近8年才调整。医保目录的调整时间为什么要这么久,这对创新没法解释,也是对国家支持创新政策的不衔接。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并在制定政策文件时充分体现创新的重要性,但由于政策的不衔接,“前头儿”的创新支持了,“后头儿”的创新便没了着落。该专家建议,医保目录应该实行动态管理,每2-3年调整一次最为合适。此外,医保目录还应该扩大,让医患的选择范围宽一些以满足临床需要。扩大医保目录的范围和医保超支的结果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

  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是无限的,医保资金是有限的,这是全世界共同的矛盾。原创的药物都报销,这在哪个国家都不可能实现,一味地排斥拒绝新药进入医保目录是不对的,更不能什么都不做。在解决这个矛盾的过程中,政府的任务就是找到可行的办法和机制,调整结构、加强监管、减少浪费,把有限的资金用好,使收支基本平衡,不断提高保障的满足度。

  同时,该专家建议,要厘清市场和政府的权力边界。政府的责任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政府要做“有限政府”,托底最穷的群体,甚至全保下来,市场竞争要素要交给市场;更高需求的交给商业保险。

  政策前后衔接、配套才能更好促进我国向制药强国转变

  近日,国务院和国务院办公厅接连出台重磅文件:《“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高屋建瓴地全链条地规划了药品的生产、流通、使用以及药品安全的全过程监管,并从政策保障、法规标准体系、支撑保障能力、检验检测和监管执法能力建设等诸多层面进行了部署,尤其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优先审评、加快审评审批)、鼓励研发创新、强化医保规范行为和控费作用、发挥药师作用等诸多具体要求都是利于产业、利国利民的高水平政策部署,是当之无愧的重磅政策。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原会长于明德在接受“医健内参”独家专访时就对审评审批制度改革进行了高度评价。于明德认为,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是非常大的进步。在新药的审批和注册方面,增加了人员编制,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程序,在审评审批关键环节不减的前提下,进行了过程精简,对产业的促进非常大。

  据悉,现在的积压还有1万件左右,在2018年年底审评审批完2万件的积压是非常有希望的。对企业而言,“仿制药批5年、创新药批10年”的痛苦漫长经历有望成为历史。

  在“医健内参”看来,这些重磅政策的相继出台,将不可避免地使一些企业经历“困惑期”和“阵痛期”,后续的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如果能多加研究、客观联系实际,将非常有可能引导我国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顺利转型,同时增强国际竞争力,并保障我国人民的用药安全和用药保障水平,增进人民福祉。

  好女嫁好汉,好马配好鞍,特别好的政策也需要特别好的配套。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