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邢斌:独立自由的中医思想者

  导读

  随着医改推进和医生自由执业的呼声高涨,越来越多的青年医生,选择走出体制,探索自由职业之路。他们寻求获得患者的尊重和应得的高收入,并远离回扣等污名与风险。

  其中一些医疗界大医生,组建医生集团。另外一批青年中医,放弃传统的晋升途径,选择回归基层,做一名脚踏实地专注临床的好医生。我们采访的邢斌老师就是最早探索中医自由职业道路的先行者,从他身上或许可以看到中医未来发展的图景。

  清早,上海泰坤堂门诊部邢斌医生的诊室门口,已经陆陆续续有病人在排队候诊。有男有女,有老人有小孩,有本地居民,也有外地来看病的患者。厚厚一沓医疗病历本,被助手整整齐齐的叠放在桌前。

  冬日的阳光从窗口洒进诊室,让这方寸之地透着些许春的暖意。对于邢斌老师来说,繁忙的临床工作,让他感到由衷的喜悦和充实。中医的望闻问切、针灸开方,教授徒弟,一切都在井然有序的进行。

  

  “我是全职的中医爱好者”

  2011年,他毅然辞去了上海中医药大学令人艳羡的教师职业,当时不知有多少同行都愕然不解。就算是现在,敢于走出体制的中医毕竟是少数,因为他们首先要面对的难题就是如何养活自己。

  这些年,邢斌老师一心扑在临床上,自由职业的道路越走越开阔。他的门诊量不断增加,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病人,将他的工作时间排的满满当当。不仅个人职业前景获得发展,而且还带出一支既继承传统又能临床创新的中医团队。

  邢老师介绍说,做中医临床,又能留出时间读书思考、授业解惑,这样的生活是他多年追求的理想,现在每一天的努力,都更接近于理想状态中的自己。

  “ 很多事情都是水到渠成,2001年在医院工作,当时看的病相对比较简单,2007年跳槽到上海中医药大学,当时已有不少患者的积累,疑难杂症开始多起来,2011年我从大学辞职时,疑难杂症已经占到相对比例,而且完全不用担心生计。”

  辞职之后,邢斌老师除研究汤药治病外,还钻研针法,并创新了一套邢氏针法,疗效好的出奇。多数患者不用脱衣服,只在手上或头上扎针,疗效立竿见影,这令同行都钦佩不已。

  2016年他成立邢斌针药结合工作室,工作室最大的特色,就是用针灸汤药结合治疗疾病。 在医术上,他注重博采众方,不拘于一家一派的学说,善于思考和融会贯通。

  “我本是一名内科医生,爱思考,不循常规,喜欢突破,所以研究出针药结合的诊疗体系,多数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实践证明,不管是腰腿痛、肩周炎等针灸科常见的疾病,还是内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的疾病,包括发热、胃炎、心悸、胸闷、焦虑、咳嗽、偏头痛、失眠、近视、干眼症、鼻炎、咽炎等都可以用针灸来治疗。”

  

  “中医好不好,关键看疗效”

  曾有一位老先生,八十高龄,没有其他不适,就是记忆力明显衰退,特别是近事遗忘。儿子出于孝心,硬拉着父亲到邢医生这里来看病。邢老师除了给予补肾健脑中药外,同时为老先生施以邢氏针法,取内家针法之头部穴位,每次留针半小时,每周针灸三次。

  在诊病时,邢老师每次均询问老先生,今天中午吃的什么,吃了哪些品种?起初病人会含糊的回答:“我吃的是普通饭菜啊!”针灸第三周开始,老先生已经可以比较快地说出午饭的具体食物,包括家人也反映,老人的记忆力在提高。

  针灸益智、宁心、安神,对人的神经、精神系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对智力、记忆力、情绪都有良好助益。通过邢氏针法的治疗,使患者记忆力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明显的改善。

  邢斌老师的经验,包括针灸方法,通过工作室模式的传承,他的学生进步很快,疗效也非常好。郭小飞、王运满、杜楚薇、张捷等医师是其中佼佼者。如有一位女士因剧烈咽痛、高热就诊,因剧烈咽痛,嘴巴都张不开,当时体温接近40°C。从临床表现推断为急性扁桃腺炎。郭小飞医生给她采用邢氏针法治疗,针刺后咽痛感觉很快就减轻,患者回去后吐出大量的脓血痰,体温降至39.4℃,几小时后迅速降至37.8℃。病人继续服用中药,咽痛感觉逐步消失,如此快速的疗效,让病人惊讶不已。

  一个个被治愈和病情改善的案例积累,通过病人口碑相传,针药结合工作室室在中医界创出了名气,同行们也纷纷邀请邢老师去讲课和分享经验。在工作室内部,也会定期举办读书活动,并开展专题研究。

  邢老师说: “中医好不好,关键是要看疗效。需要摒除门户之见,以病人为中心,以最好的疗效、最少的痛苦和副作用为核心。只有真正治好病,才能让患者信服中医。

  在中医圈,很多中医师都看过邢斌老师写的那本《半日临证半日读书》。书中既有他日常研究古代名医经典著作的感悟心得,也有他带领弟子在临床上证明有效的验方和医案。

  在书的序言里,他写道:“我的理想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半天临证,半天读书,”“我终于实现自己的理想。”他鼓励青年中医,“我相信,在这越来越开放的社会里,你们的理想一定会较快实现!”

  邢斌老师及几位青年医生访谈实录

  Q

  &

  A

  您对中医未来发展是怎么看的?

  答:国家在不断的进步,中医发展的环境比过去要好。我2011年辞职,我的团队成员都是自由职业者,如果放在十年前不可想像,现在不但养活自己,将来还能过得更好。因为不需要考虑其他事情,我们一心放在提高医术上。

  在旧的体制下,医生对领导负责,把评职称作为奋斗目标,还有拿回扣现象。着眼点不在患者身上,医术怎能提高?在市场经济下,患者给医生收入,医生必然以患者为中心,着眼点是看好病上。

  国家逐渐放开中医,让中医自由发展,国家去监管违法的事情,如假药、非法行医等等。真正有能力医生走出体制,靠本事吃饭,这就迫使医生立足医术,中医才能真正发展起来我相信中医发展的大环境会越来越好。这个趋势不可阻挡。国家是越来越民主开放,越来越市场化,这是大势所趋。

  对青年中医的成长之路,您有什么建议?

  答: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半日读书半日临床”是大学时候的理想,或者说我不想去做我不喜欢的事,比方说拿回扣、做琐碎的事务、在医院里混日子,这些都不是我喜欢的。我喜欢读书、研究和思考。我现在还在摸索当中,病人越来越多,每年都在进步。我发自内心想去做中医临床,希望搞清楚很多问题。对我来说,做中医是一种兴趣,而不是谋生的手段。

  我能够理解青年中医成长中的一些心态。如果你想在中医这块发展,就要自己想办法学习、读书、跟师,图书馆大门并没有关着。现在信息要比过去多。不要抱怨环境,环境对每个人都一样。为什么有的人做的好,有的人就不行。如果确实环境存在困难,那你要问问自己又做过哪些努力?

  

  谈谈针药结合工作室的特点?

  答:医术上特点是针药结合,在体制内中医分科比较细,针灸科医生不会开汤药,开汤药的医师不会针灸。我研究针灸有一些心得,创造一套新的方法,在临床上使用有效果,再结合汤药疗效会更好,治病的范围非常广泛。

  工作室特点来说,通过这种模式,我们师生关系更加紧密。中医医师参加我的工作室,我对他们有一定责任。在教学方面我会更加严厉,要求更高,这就像一个小型医生集团,只不过规模比较小。通过中医工作室,大家就业渠道不断拓展。如果一个人单干,就职面会有难度。以团队的形式更容易看门诊,而且灵活自由。

  如何让老百姓信任中医,接受中医

  答:不是中医不行,是你没有遇到好中医。比方说感冒发烧、老慢支、胃炎、肾病等内科病症,中医治疗都是有优势的。只是有些中医医师没这个水平,看不好病,久而久之,老百姓就不相信你了。另一方面,跟人性也有关系。即使放在古代,也是这样。人们都希望快点好,害怕麻烦。中医需要配药、烧药,还要等效果,这就限制中医的推广。

  实际上,老百姓是接受中医的,关键让他们看到效果。看不到效果,你再怎么推也没用。所以根源在于人才的培养,包括大学生的培养、中医医师的培养。中医看好病,不用你推,一传十十传百,老百姓会心甘情愿来看中医。

  中医需要学习西医吗,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答:西医不是一个坏东西,实际上给中医一个参照系。当然你觉得比古代中医难做,因为会有竞争对手。这就是一种挑战,会激发你更大动力去研究,西医在不断地发展,如果中医停滞不前肯定不行。中医需要发展,需要互相取长补短。

  不是说学西医,就变成西医思维。自己要有主见,要动脑筋,要思考,要有质疑精神。比方说这个人治好了,你要问问自己,是我治好的吗?说不定是病人自己好的,需要你不断地去验证。真正的治学方法,科学的态度,是质疑别人也是质疑自己。

  中医教育问题并不在于学不学西医,而是教学模式有问题。包括我们的师资、中医的教材,还是按照中学教课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不愿意学。我教我的学生不是这样,我是通过案例讨论的方式去教的。

  

  如何看待中西医结合

  答:中西医结合,首先诊断要清楚。比方说有的社区医生,跟病人讲是这是类风湿病,我一看不是这个病,只是类风湿的指数较高。诊断发生错误,然后医生洋洋自得,等遇到真正类风湿病人,用这些药他就治不好。

  中西医一定要结合的,只是怎么结合的问题。西医在治疗方面有基础效果,只是瓶颈没有突破,我们用针灸和汤药跟他结合,共同去服务病人。我希望我的西医知识更多一些,但是我的精力有限,我需要借助外力,与好的西医合作。比方说干眼症,用针灸的方法,就可以和眼科结合。中西医一起来治病,组成一个团队,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更好的合作方案。

  临床上,最根本的衡量标准就是疗效。要客观去观察,这个病人上个礼拜来很痛苦。这个礼拜来就好很多。你要反思是不是你治好的?是不是有其他的因素进行干预?做中医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这是做学问做研究的基础。

  请工作室的青年医生,谈谈成长的体会?

  郭小飞:我的个人经历比较特殊。我没在体制里呆过,我的理想是做中医,坦白来讲在体制内,我认为对个人成长没有好处,我会活得很痛苦。我一眼就看到自己二十年以后的样子。那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成为一个有本事的中医,让病人带着痛苦来,高兴的离开。跟着邢老师,我学到很多东西,我觉得我很幸运。只要决心足够大,还是有机会的。

  王运满:体制内中医发展确实不太乐观。比方说中西医结合,是拿着西医指标证明,中医方法起作用,企图在用西医的方式说明中医。这就是中医的不自信。但是也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觉得只要是古代的东西都好。中医必须要发展、创新,在过去基础上向前走。我相信《中医药法》出台后,中医机构会越来越多,中医就业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对那些想要走出来,想要成为好中医的人还是很有帮助的。

  杜楚薇:我在香港长大,在广东和香港那边,中医发展氛围比较好。跟大陆不太一样,香港政府不大去干预,而中医大部分是开诊所,靠实力吃饭,发展比较健康。我很幸运能遇到邢老师,可以跟着他学习中医。我希望未来中医的发展方向是遍地开花,自由发展。

  专家介绍

  邢斌,邢斌针药结合工作室创始人、首席专家。师从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等全国名老中医。擅用温阳、运脾、化湿、祛瘀、搜剔诸法治疗疑难病症。2012年来自创针灸新法临床多获立竿见影之效。

  采访编辑:Flora

  版权声明:文章系微医全科学院原创文章,欢迎第三方平台转发,请自觉注明文章的出处和作者,需要合作请联系weiyixueyuan@126.com.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