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 | 周围的人说他打鼾如雷,他却说自己从未入睡……

今天是3月21日,春分日后的一天,到了“世界睡眠日”

大家一起来聊聊,关于“睡眠与失眠”的话题。

浙医二院精神科禹华良博士讲述了一个他在门诊坐诊中有趣的案例——

图片来源网络

禹医生说,在自己坐门诊的患者中,大约有80%的患者,都会主诉失眠。其中有一位是来自于温州的房地产老板。

他就跟医生说:“你知道吗?钱赚的再多,还不如好好睡上一觉,我已经整整三年,没有睡过觉了。”

医生问他:“真的有三年没睡过觉了吗?”

他说:“是的,真的,整整三年,我就没有真正睡过一分钟觉。”

大家想想,世界上有这样的人吗?有三年都没有合过眼的人吗?这符合医学的常识吗?

禹医师解释,通常一个人如果三天三夜一分钟也不合眼,这个人精神状况就快要崩溃了。但这个房地产老板却信誓旦旦地说,我真的是整天整夜都没有睡觉的人。他说他已经花了很多的钱在治疗失眠上,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治疗他的这种奇怪的失眠。

于是禹医师就把他收住入院了。在住院中来观察他是否真的晚上一分钟都不睡。

而事实上,在夜间的多次查房中,发现他每天晚上居然还要打呼噜,甚至还吵得别人睡不着觉,可是到第二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说:“我昨天晚上一分钟也没睡。”

为了让这位患者相信他晚上是睡过觉的。医生和值班的护士,就做过一件这么搞怪的事情。

在晚上,每隔一个小时就在他的脸上,用记号笔画一个圆圈,等到第二天早上,这位患者就来向医生说我昨天晚上一分钟都没睡。然后,医生就带他去照镜子,让他看到在他脸上,居然连续画了六个黑颜色的圈。

通过这种方式告知他:“昨天晚上每个小时在你脸上画了一个圈,你居然不知道吗?”然后他开始相信,自己其实是睡过了。

那为什么他睡过了,却认为自己一分钟都没有睡呢?

禹医生说,在临床中是有这么一种失眠的现象,称之为睡眠感觉缺失,也叫主观性失眠。失眠的患者中多有夸大其入睡困难和低估其睡眠维持时间,这是普遍现象,但是主观性失眠患者的主观和客观睡眠感觉的不一致性更为显着。这类患者通常见于长期慢性失眠患者,往往也会伴有焦虑抑郁情绪,他们通常不同程度地应用催眠药物,甚至出现药物依赖。因此治疗上是有一定难度的。

当然多数失眠的人并不是长期慢性失眠,他们都是以入睡困难,早醒,易醒,多梦,睡后不解乏为主,但会影响其白天的效率。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国内失眠人数占总人群20%左右,比例逐年上升,且年轻化趋势明显。20-40岁是主要人群,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高压力、脑力劳动强度大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失眠现象。“我的病人当中,律师、医生、企业管理者相对多一些。”禹医师说。

失眠产生的原因比较常见的是跟情绪有关,源头大多是有压力。也有一些原因是工作三班倒,经常倒时差所致,除此之外,身体本身疾病,甲亢、尿毒症等也容易引起失眠症状,同时精神活性物质例如酒精、毒品、激素类药物也会导致失眠。

然而,偶尔出现失眠的人并不一定都是失眠症患者。禹华良表示,入睡困难半小时以上,或者早醒提前两个小时以上,或者维持睡眠困难型一晚醒转两次或以上,并且一个月有一半时间出现以上情况的,才能称失眠症。“长期有失眠症状也不一定都是失眠症,也有可能是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的伴随表征。”

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或者失眠症情况较轻的人,一般都不会首选药物干预,而是先通过作息时间的调整,以及一些放松技术的学习及自我情绪调节来改善睡眠。同时可以辅助一些健康行为来帮助自己,比如在睡前两小时适当做一些有氧运动,避免在床上办公、玩手机、看视频等,学习冥想或自我催眠也会有助于更好地进入睡眠。禹医师说,在他的临床工作中,教会了不少失眠者学习自我催眠,这能很好地改善睡眠。

目前,对于睡眠障碍的药物治疗也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受益于生物医药的快速发展,现代的新型药物疗效更佳,副作用更少,而且也不必担忧长期服用会造成药物依赖。对于长期受困于失眠的人们来说,如果通过非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也需要借助于药物帮助自己睡眠,但药物治疗应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合理规范用药才行。

  专家信息

禹华良,男,医学博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精神科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催眠治疗师(美国NGH认证),美国催眠师协会会员,华人临床催眠师协会会员,浙江省神经修复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杭州市健康教育讲师团成员,浙医二院精神科心理健康教育策划人,杭州上城公益诵读经典读书会创办人之一。

门诊时间:

每周二下午:焦虑症专科门诊

每周三下午:预约式心理咨询

供稿:浙医二院 精神科 禹华良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