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近期孩子们的抽动症高发!

  

  最近我上门诊,抽动症的孩子见得比较多,随着春季的到来,过敏性疾病也随之高发起来。

  抽动症是一个和过敏高度相关的疾病。有抽动症的孩子,不少合并过敏性鼻炎或者既往有哮喘等过敏性疾病。

  但是抽动症发病机制更为复杂,不能简单的认为只是和过敏有关。

  抽动的孩子,每个孩子的表现都不一样,有轻又重,很多孩子都有一些常人无法忍受的“怪动作”。比如忽然的摇头、怂鼻子、眨眼,长叹气、喉中发声、手或者腹部的肌肉有时候会合并抽动的动作。也有的孩子表现为不断地清嗓子,尤其是会在一次呼吸道感染后出现,不少家长以为孩子是感染未控制,长期使用抗生素却无效。抽动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孩子出现怪动作的时候,自己时常不会觉察,该干什么还干什么,注意力集中的时候会减轻,比如玩游戏啊的时候,在紧张或者劳累后会加重。

  抽动症多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发病, 是一种以发声抽动或者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肌肉的运动抽动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除了上述表现之外, 有的患儿还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或做强迫性动作, 且至少持续2 周的时间。病程不超过1 年的, 称为短暂性抽动障碍, 超过1 年则为慢性抽动障碍。

  【病因】

  目前, 对于儿童抽动症的病因尚不清楚, 可能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 短暂性抽动障碍有家族聚集性。如果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有抽动障碍, 孩子也容易出现类似的问题。

  脑损伤】: 孩子在出生时有产伤、窒息等, 更容易出现抽动障碍。

  【身体因素】: 结膜炎或倒睫能引起眨眼, 上呼吸道感染能引起吸鼻、面部肌肉抽动。当这些疾病痊愈后, 抽动症状仍然存在。

  社会心理因素】: 孩子受到家庭不和、父母离异、亲人去世、学习负担过重等方面的影响, 使抽动成为心理应激的一种表现。

  药物因素】: 孩子长期服用中枢兴奋剂、抗精神病药物等, 其副作用可导致抽动障碍。

  【过敏因素】过敏性鼻炎合并腺样体肥大的很多孩子可能同时合并有抽动症。此外:早产儿,男孩发病率高。

  短暂性抽动障碍】

  大多数孩子在第一次发病时出现简单的运动抽动, 在数周或数月内症状波动( 有时加重, 时减轻) 或部位转移( 从眼、面部向颈部、上下肢发展) 。常见表现为眨眼、挤眉、吸鼻、张口、摇头、点头、伸脖、耸肩, 少数出现简单的发声抽动, 如单纯反复咳嗽、长叹气或清嗓等,表现和严重程度会因人而异。

  慢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为1%2%。患儿可有简单的运动抽动或复杂的运动抽动, 也可有发声抽动, 但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不同时存在, 而且症状相对不, 能持续数年甚至终身。

  抽动秽语综合征

  这是一种慢性的神经精神障碍疾病,发病年龄为215 岁。患儿的多发性、不自主的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可先后出现, 也可同时出现, 病程比较长, 能不同程度地干扰、损害患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并影响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对策】

  短暂性抽动障碍一般不会对患儿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大多数可以自行好转。干扰少、抽动症状程度轻的患儿不需要特殊治疗, 症状明显的患儿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小剂量的药物。

  【慢性抽动障碍】的症状已经持久、固定,对日常生活、学习没有影响的患儿, 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

  对于确诊为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患儿,应及时服用药物和进行心理干预。

  【给家长的建议】

  多数抽动症患儿胆小、内向、容易紧张, 乏力,在长时间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后, 受到老师或家长的指责后或接触新的环境时出现抽动的症状。因此, 家长应该做到:

  ⒈带孩子看医生, 需要抽血化验,同时检查脑电图等化验,排除疾病因素的影响;

  ⒉避免孩子长期玩电脑游戏或长时间地看电视; 让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很重要。

  ⒊有目的地让孩子多户外活动, 以此缓解压力, 放松心情;

  ⒋引导孩子学会面对压力,可以让孩子学一种乐器或唱歌(以娱乐为目的),陶冶孩子性情,同时增加孩子接触各种环境的机会;

  ⒌调整家长自己的情绪状态, 心理干预比药物更重要,切记不要在孩子出现抽动症状时用语言甚至体罚的方式进行纠正; 或表现出过分担心的样子,多拥抱鼓励孩子。

  6,到学校给班主任老师说明孩子的病情,请老师们不要看到孩子的怪动作误解孩子。

  7,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服用药物和调整剂量, 不要擅自增加药量或停药, 否则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或增加治疗的难度。

  8,营养均衡,不挑食,同时对于过敏体质的孩子,最好避免可能过敏的食物。防止孩子便秘,如孩子反复便秘,一定要想办法改善。

  9,抽动症,可以配合服用中药,协助治疗。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