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之所想】请给民族品牌一些信心

文 / 徐子卿

本文转载自@徐子卿-舌侧隐形矫正微博文章

  忙碌了一天,现在已是深夜。白天学习充电,晚上病例讨论,回到家开始刷朋友圈,发现被同行们一致的热情刷屏了!美国某品牌推出新产品了,针对青少年矫形治疗的新产品!

  

  仔细研究了一番,和我们团队之前研发的专利技术非常相似,看了下其发展过程,也和我们的A6设计如出一辙。

  回想当初A6的设计,我应该是最熟悉不过的了。我们团队一直非常关注青少年颌骨矫形治疗,尤其是下颌后缩的早期矫治(简单来说下颌后缩是国内非常多见的一种情况,影响咬合功能、面型美观甚至呼吸道)。导师沈刚教授很早就推出了SGTB的专利技术,我们在过去近十年成功治疗了一批又一批的患者。SGTB技术主要是双期治疗,先矫形颌骨再矫正牙齿。后来隐形矫正技术逐渐被大家接受,沈教授就提出了把隐形矫正技术和矫形技术结合的理念,这样或许能把双期变单期,而且更美观。其实最早我们拿着这个original idea是和美国某公司谈的,希望他们重视中国人和欧美人的差异性,是否能一起合作开发一些新技术,结果被表面谦和内心高傲的老外拒绝了。理由说了一大堆,什么你们目前市场太小,我们很难投入研发经费;我们国际大公司和院校合作需要很多申请流程balabalabal...总之就没下文了。后来这个思路就一直深深的埋在脑海里。直到后来国产某品牌主动找到了我们希望能做一些研发,我们才重新把这个idea挖掘出来。

  从2013年开始,我参与了大部分的研发过程,从选膜片材料、厚度,到确定咬合纪录,我和小师妹不断地往返公司研发部门。回想起来,整个过程还是比较艰苦的,毕竟不是专业研发团队,我们平日还要看门诊,只能闲暇时间聚在一起探讨各个技术难点的解决方案。大概半年后,我们第一次进行临床使用,第一个病例治疗反馈非常好,给了我们很多信心,当然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后来不断改进,该技术也申请了专利-被命名为A6,也有一些医生在临床中尝试使用。

  

  左图为美国公司新产品原型,右图为我们团队15年发布发的A6专利技术

  今天突然看到当年拒绝合作的美国公司推出了类似产品,总的来说我是很高兴的,有种自己的心血得到了肯定的感觉。后来也仔细阅读了一些他们技术的不同点,有更先进合理的地方,也有很多bug。从一个医生角度,我很高兴有更多人关注隐形-矫形技术,这么多聪明脑袋一起解决问题比我们几个人去解决问题要高效的多,说来说去最终都是让患者受益。可能从公司角度会有更多商业的考量,包括专利方面的顾虑,这些我不care。

  但是后来静静的想了下,还是感到了许多失落甚至难过。难过的不是别人推出了一个类似技术,而是对此身边同行的反应。在没有任何使用经验的情况下,很多人都在大赞这个技术,感觉可以拯救全世界。而回想2年前我们推出A6的时候,很多人质疑你们行不行。why?因为我们和名族品牌合作?想到几年前听一位业内大佬讲课,说到国产舌侧托槽的时候直接撂下一句话:国产的肯定不行!当时我直接震惊了。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为什么国产的不行?于是,在过去几年我做了几百例国产舌侧病例,事实证明效果完全不亚于进口产品!如今已经有很多让我们自豪的民族品牌,有可以干过苹果的华为,我们的大疆无人机能飞到世界各个角落,为什么我们国产的牙齿矫正装置不能赢得大家信任?

  

  

  徐子卿,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正畸学博士,师从沈刚教授,是沈刚正畸团队核心成员。现兼任拜博集团舌侧正畸首席专家。曾多次获得全国病例大赛第一名,并在国际顶尖专业杂志《美国颌面正畸正颌杂志》(AJO-DO)发表封面病例,曾多次参加国内口腔正畸学会议并在大会中发言,对各类青少年错合畸形矫正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于2016年5月通过英国皇家爱丁堡外科医学院的正畸专科考试,成为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口腔正畸专科院士。

新浪微博:@徐子卿-舌侧隐形矫正

  编后语: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在口腔行业中有很多国产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与院校的合作在不断摸索中坚韧地力求生存,谋求发展;我们也有一批口腔医生们,在与国外接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从未停歇过研究开发出适合国人的诊疗方法、理念与产品的步伐。上述两者的发展都是《今日口腔》一直以来长期关注的,这也是未来我国口腔医疗产业腾飞的希望,而他们的成长,需要每一位中国口腔从业者的信任与爱护。

  本文涉及的相关报道如下:

  (报道)2015年6月沈刚教授发布A6-SGTB隐形矫治

  (采访)沈刚教授谈A6-隐形SGTB的应运而生

  (病例)首例隐形SGTB矫治病例报告-徐子卿

★转载请获作者许可

  “发现口腔人的精彩,满足口腔人的需要!”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