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血管外科在国内率先开展主动脉疾病导丝环辅助开窗微创手术

  作者:刁永鹏 吴志远 王吉阳

累及主动脉弓上分支的主动脉病变越来越常见,传统手术治疗,创伤巨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而常规的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要求近端锚定区长度(图1中Z3区)大于1.5cm,对于近端锚定区小于1.5cm的患者,经常需要遮盖左锁骨下动脉来扩大锚定区,目前可采用烟囱(chimney)技术、分支支架(branched)技术、开窗支架(fenestrated)技术、去分支(De-branch)技术来完成该类疾病的治疗。

烟囱技术虽然容易掌握,但缺点是内漏发生率高。分支支架需要个体化定制,费用昂贵、等待周期长,使得部分患者失去救治机会。去分支技术属于杂交(Hybrid)手术,对术者技术要求高、创伤大、并发症多,并未达到真正的微创目的。开窗支架,又分为定制型开窗支架、体外预开窗支架和术中原位开窗。定制型开窗支架同样存在费用昂贵、等待周期长的问题;体外预开窗支架的内漏发生率高,且操作费时、术中定位困难;相比前两种技术,术中原位开窗技术是在介入直视下直接开窗,完成迅速、可重复性强,分支支架定位准确,内漏发生率低,且相比转流手术更符合生理,远期通畅率高。目前文献报道原位开窗多采用激光、射频、Outback LTD、RUPS-100、自制穿刺导丝等,但因原位开窗时逆行的鞘管难以着力,且锁骨下动脉开口通常在主动脉侧后壁,因此如何控制穿刺针的位置,使其可以垂直穿刺部位,并不容易,使得穿刺成功的几率降低。导丝环辅助开窗技术(鱿鱼捕获技术,Squid-Capture,图2)由Norio Hongo于2014年最先报道,它是在术中经弓上目标动脉预置一个导丝环于主动脉腔内,然后将主动脉支架输送系统穿过该环后释放,向前推进血管鞘并收紧导丝环使覆膜支架贴紧目标动脉开口,进入穿刺针进行穿刺,成功后进入球囊扩张覆膜支架网孔,再植入分支支架。

该技术能够保证穿刺针与覆膜支架垂直进行穿刺,避免穿刺失误导致并发症,当分支动脉与主动脉解剖关系不佳时,仍能进行安全有效的穿刺,因此比其它原位开窗技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更高、可控性更强。这种技术不仅可以用来重建左锁骨下动脉,也适用于头臂干和左颈总动脉的重建。北京医院血管外科李拥军教授团队自2016年起于国内首次采用此技术进行TEVAR手术,目前已顺利完成3例患者的治疗,术后随访效果良好。该技术的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北京医院血管外科团队的大动脉疾病治疗技术水平迈入国内领先行列。

  

图一 主动脉弓分区

  

图2 鱿鱼捕获技术(Squid-capture technique)

  

病例1

  

病例2

  

病例3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