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地坛中坚”的一条微信和图片让朋友圈的同事们纷纷伸出大拇哥,看看捧着“中国胸痛中心”牌匾的他们乐得合不拢嘴了。因为在北京具有这资格的只有朝阳医院等三家。回望走过的足迹,笑容的背后是步步艰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心内科自2010年成立起,那时候吴其明主任从天坛医院落地,走进地坛医院。那时候的他已经开始在心中的谋划,开放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绿色通道。在开科不久的一次健康大课堂上来上课的周边百姓记住了“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对患者、更是对医护人员的警句。这为今天的中国胸痛中心得到认证做了铺垫。
1
打通绿色通道
2011年3月,北京青年报开设了急诊室故事专栏,开篇就是“心梗患者请医生吃大餐”,它真实记录了当时地坛医院心内科建科不久的那段历史:“2011年2月16日晚8:50,北京地坛医院CCU正在值班的崔大夫接到同事宋毓青的电话:“快,!赶紧去急诊室,999正往咱院送一个急性心梗病人,我和主任正往医院赶呢。……”其实这样的故事不是偶然,每年有多少次心内科医护人员为了抢救生命,赶往医院,不分假日、昼夜、春夏秋冬。曾经吴其明主任最悲催的经历就是刚从医院抢救一个患者回到西四环的家,又被电话叫回医院。而此时是凌晨两点。有人说,死神常常在和我们人类玩着捉迷藏,它也从不考虑人的作息。
根据统计,在2010年10 月到2016年10月的5年时间中,在多科室配合下心内科完成心内介入手术3363例,(其中传染病患者占11.26%)。而且这一数字也年年攀升,它极大地缓解了因交通堵塞、路途遥远、大医院人满为患造成的失去黄金救援时间问题,挽救了上千例心梗急性发作患者。绿色通道真正成为生命通道。
2
胸痛中心是个啥?
上边说了半天都是心内科,它和胸疼中心是个什么关系?胸痛中心是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高效和规范的诊疗系统。常见的高危急性胸痛疾病有急性心肌梗死(AMI)、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三大类。胸痛中心的目标是规范和提高对急性胸痛患者的早期诊疗流程和能力,降低胸痛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临床预后。胸痛中心考验的是医院多科室团队的救治能力、协作精神。这个团队涉及的科室有急诊科、放射科、导管室、心内科(CCU)、检验科等。
2016年4月医院成立胸痛中心,同年10月底顺利通过朝阳区区域协同胸痛救治网络审核。此后以心内科为牵头单位,积极按照胸痛中心的发展设计开展工作,同时积极联合周边网络单位共同培训、希望通过大家的协同努力,打造京东北地区的胸痛中心。期间,该中心每天接待此类患者4—5人,每年挽救胸痛患者数以百计。
醒目的标识,让患者直入
3
不断的培训,让人人都会心肺复苏
不断对全院临床科室医务工作者、行政人员、后勤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先救治后收费、胸痛优先”的理念,并组织全院心肺复苏研讨会,急诊科马主任亲自指导CPR实战演习等活动,加强全院对急性胸痛的了解以及促进全员能够熟练掌握面对突发胸痛、胸闷的处理流程。
4
六家基层医院联动
在职能处室的统一协调下,与北京急救中心以及六家基层医院(孙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王四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朝阳区和平医院,首都国际机场医院,朝阳区东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朝阳区双桥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做到院前信息传输,治疗后信息反馈,既为救治缩短时间,也加强急救及基层人员对急性胸痛后续治疗的认识。
5
快速诊断动脉夹层瘤
急诊科与放射科合作,24小时可行大动脉CTA,对于拟诊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仅35分钟完成从入门到完成大动脉CTA并确诊主动脉夹层,体现了胸痛中心快速诊断、快速救治的理念。
6
各种流程紧密衔接
2017年2月16日,胸痛中心认证专家到我院进行现场核查。面对120送入的非模拟急性胸痛患者,我院急诊医师与心内科医师配合熟练,超声科医师及时到场完善床旁超声心动图,快速转运至导管室,完成急诊冠脉造影检查,各种流程紧密衔接。
7
从急诊科到闭塞血管开放19分钟
胸痛中心成立以来,缩短了高危胸痛患者的确诊及治疗时间。 D-B时间就是从进入医院大门到完成冠脉造影并开通闭塞血管的时间。经过努力,D-B时间较建科初期下降42.6%,最短D-B时间为19分钟,大大提升了对急性心梗的救治效率。
中国胸痛中心的建设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福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愿为“挽救生命,加速前行”。
北京地坛医院
了解医改制度相关政策和健康科普知识等信息。
微信公众号ID : beijingditanyi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