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全国创新争先奖推荐人选公示

  关于全国创新争先奖推荐人选公示的公告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国科协 科技部 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评选全国创新争先奖的通知》(人社部函〔2017〕47号)要求,经组织推荐和局党组研究,拟推荐屠呦呦、朱立国等2人为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候选人,郭兰萍、陈士林、倪青、谢立科、代金刚等5人为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候选人,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研究团队为全国创新争先奖牌候选团队。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17年4月27日—5月4日。公示期间,对公示内容有任何异议,请向我局人事教育司反映。

  电 话:(010)59957769 59957809

  传 真:(010)59957761

  电子邮箱:renshichu@satcm.gov.cn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10002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

  2017年4月27日

  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候选人

  屠呦呦

  女,汉族,1930年12月生,中共党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9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992年获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2011年获美国拉斯克-狄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201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年获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主要成绩、贡献:屠呦呦创建青蒿抗疟有效部位的提取方法;屠呦呦团队率先发现新型抗疟有效单体—青蒿素;屠呦呦团队开创性地研发了青蒿素类抗疟药物。

  朱立国

  男,汉族,1961年9月生,中共党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研究员,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曾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之星、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全国医德模范、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主要成绩、贡献:提出了在受到旋提手法作用时新型的颈椎生物力学模型,设计了旋提手法模拟操作的关键力学考核指标的检测方法,研制了具有临床操作实感的旋提手法操作模拟考核系统,开拓了科学的可重复的手法量化培训及考核模式,研制了旋提手法智能教学机器人。

  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候选人

  郭兰萍

  女,汉族,1969年8月生,群众,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研究员,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主要成绩、贡献:将3S技术引入中药材种植基地选择研究中,首次实现了基于3S技术的中药资源遥感监测及区划。探索了中药材的生态种植,指导中药材种植10万亩以上。建立了基于定量配比的优质道地药材质量评价方法,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中药材重金属限量ISO国际标准,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陈士林

  男,汉族,1961年11月生,中共党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主要成绩、贡献:创建中草药DNA条形码鉴定技术体系并被纳入《中国药典》,为中草药建立“基因身份证”,从基因层面解决传统中草药千百年来物种真伪鉴定难题。全基因组解析在Nature Commu提出首个中药药用模式真菌,被Nature China选为中国最佳研究亮点,编著《本草基因组学》奠定学科基础。完成中国中药材的产地生态适宜性数值区划,成功培育首个三七抗性新品种并解决连作障碍重大难题 。

  倪青

  男,汉族,1968年9月生,中共党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主要成绩、贡献:国内最早建立“糖尿病中医结构化住院病历诊疗信息采集平台”并推广示范应用。国内较早建立糖尿病中医临床指南和标准制定方法平台,在行业内示范应用。在行业内示范科室管理、科研和教学工作。牵头编制《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糖尿病分级诊疗中医综合服务方案》、《中医内分泌科建设指南》在行业推广使用。坚持“临床工作科研化—科研成果化—科研成果要转化—推动转化的成果产业化”工作思路。

  谢立科

  男,汉族,1964年2月生,中共党员,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主任医师。主要成绩、贡献:首次提出内治法“疏肝养阴”为其主要治疗原则。为开发有效治疗干眼口服药物,填补眼科界干眼口服中成药的空白打下坚实的基础。一直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擅长复杂玻璃体、白内障等眼科显微手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病。多年来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1项,参与课题10 余项,获科技进步奖9项,发明专利4项。2008年、2010年被中国中医药学会评为“全国优秀中医健康信使”、“全国科普金话筒奖”, 2014年所领导的科室荣获“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状”。

  代金刚

  男,汉族,1982年3月生,中共党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副研究员。主要成绩、贡献:担任央视《健康之路》特约嘉宾,推广“二十四节气与养生”。推广中医导引法课题研究成果,创吉尼斯世界纪录。开展系列讲座,获得健康中国年度风尚人物称号。

  全国创新争先奖牌候选团队

  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研究团队

  负责人:陈可冀

  依托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

  基本情况:团队现有院士/国医大师1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2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学科带头人3名,博士生导师6人,医疗科研人员中博士比例达到近80%,一级学会名誉会长1名,副秘书长1名,二级学会会长3名、常务副会长1名,三级学会主任委员1名,国家一级杂志主编1名,副主编2名,编委6名;形成了老中青结合、中西医互补、多学科交叉的学术梯队;2013年被评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批科技创新团队,2014年获“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2016年获“荣耀医者金牌团队奖”。团队负责人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及终身研究员,多年来为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事业、活血化瘀解毒研究团队培养大量高水平人才,许多已成为该领域的领军人才。

  主要成绩、贡献:近5年来,研究团队围绕血瘀证证候实质、诊断标准、“血瘀”在心血管病发病中的作用及瘀毒联合致病特点、活血化瘀为主防治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等国际冠心病防治研究领域的焦点和难点问题,相继获得国家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大疾病支撑计划、国家重大基础项目(973)和10余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课题、面上课题等资助,研制出精制冠心片、精制冠心颗粒(冠心II号),愈心痛胶囊,宽胸气雾剂等有效中药新药,在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相关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性科研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学术影响。

新媒体编辑:刘茜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