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九大“元凶”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每个产科医生都不愿见到!

  作者 | 刘睿

  来源 | 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在产科,做的最多的手术是剖宫产。产科医生在剖宫产术后最讨厌看到的就是伤口长不好: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切口血肿、切口疝,这些统统称之为切口愈合不良。手术做得很棒,结果伤口肿么也长不好,着实令人心痛:不仅床位周转率下降,而且还可能会被患者及家属各种找事儿。所以,一定要知道那些导致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元凶”和防治措施,不然一世英名全砸在伤口上了!

  病人的伤口有多差

  我们按患者伤口的具体情况将切口愈合不良程度分为轻、中、重度。轻度:切口周围红肿、疼痛,切口处有新鲜水样分泌物溢出;中度:切口周围红肿、疼痛,范围小于5cm,切口处有不新鲜黄色分泌物溢出,或部分伤口裂开至脂肪层;重度:患者切口处红肿、疼痛,范围大于5cm,切口处有较多黄色分泌物流出,创口裂开至筋膜层。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九大“元凶”

  元凶一:肥胖

  传统上讲,孕妇分娩前体重指数(BMI)≥30kg/m2为肥胖。孕前及孕期过度营养摄入对术后切口愈合不利,主要是因为肥胖者单位组织供血少,影响术者操作而延长了手术时间,脂肪层肥厚在切割时容易残留没有任何血运的脂肪,缝合时又易形成死腔,所以增加了脂肪液化和感染的机会,造成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所以,在孕期进行均衡适度的营养膳食,并配合适当孕妇,控制体重增长过快是十分重要的。

  元凶二:阴道/肛门检查次数

  剖宫产是Ⅱ类手术,由于阴道自身为有菌腔道,潜在的致病菌和非致病菌都有可能在术时上行造成感染。产科的阴道检查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感染的可能。正常情况下完整的胎膜可有效保护羊膜腔,而肛查时手指可将细菌带至阴道壁直接推至子宫,使其接触宫颈胎膜甚至先露部导致感染,阴道检查时易将细菌带至羊膜腔内或胎膜上有诸多临床研究表明阴道检查的次数明显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相关,对于试产产妇有可能中转剖宫产者在产程观察中尽量减少阴道/肛门检查次数,并且在进行检查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元凶三:胎膜早破

  感染是胎膜早破的重要原因,而胎膜早破本身又增加了宫内感染的发生率,所以对胎膜早破需要继续待产者,应做好外阴清洁卫生,尽早做宫颈分泌物培养,发现病原菌,必要时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元凶四:高龄

  随着年龄的增大,自身免疫功能下降,对细菌侵袭的耐受性差,术后切口愈合较缓慢,使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率有所增加。所以,高龄产妇是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高危人群,要提前跟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好其本身存在的风险。

  元凶五: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水平抑制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导致机体抵抗力减弱,因此该类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不良发生率较高。稳定的血糖水平可减少手术部位及其他感染的发生。

  元凶六:术中失血多

  患者术中失血量较多会造成其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多种血浆蛋白丢失,造成机体抗感染和修复能力下降,导致切口愈合不良。术中失血过多,用于止血操作的时间也相应增多,手术时间延长,为机会致病微生物和非机会致病微生物的定居、繁殖奠定基础。所以,积极纠正术前贫血,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操作时间是很有必要的。

  元凶七:低蛋白状态

  产妇如合并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中重度贫血等疾病的情况下,蛋白合成明显降低,对病原菌抵抗力会明显下降,发生术后感染的概率大幅上升。所以,妊娠中、晚期适量补充铁剂,增加蛋白摄入量,对可引起孕妇蛋白丢失的疾病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前置胎盘等要积极治疗。

  元凶八:备皮至手术时间长

  备皮至手术时间长的情况下,局部病原菌容易进入损伤毛囊深部,在手术时及术后形成感染。所以,对于剖宫产手术要“即备即做”,不要为了省事儿,把下周一手术的患者在本周五下午备皮,过个周末,可能术后就要多住两天了。为了节省术前备皮时间,太过提前备皮也是有风险的。

  元凶九:抗生素使用时机有误

  研究发现术后应用抗生素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度是术前静脉滴注抗生素患者的数倍,在手术野或切口受到细菌污染前或污染后的短时间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起到最大的作用,若污染在先,用药在后,二者相距时间长,细菌大量生长,抗菌药物不能将其完全杀灭,因此,手术结束产妇回到病房后才开始使用抗菌药物并不能防止及中止感染;所以,剖宫产预防应用抗生素以术前30~60分钟,即在麻醉诱导期给药最为适宜。

  所以,对于以上高危人群要有的放矢,各个击破,从孕期体重管理到围手术期准备工作,把所有“定时炸弹”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要等发生了再去补救,那样付出的代价太大!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