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兵:医者使命,从“留下来”到“走出去”

  

  2017年4月22日,“北京怡德医院周兵专家工作室”正式挂牌,从国立医院的“留下来”到私营医院的“走出去”,周兵经历了怎样的人生转变?

  专家视频

  问题一

  主持人续续:您从1986年大学毕业之后就一直在同仁医院任职,现在选择了怡德医院,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

  

  问题二

  主持人续续:在私立医院的工作环境中,是否对改善医患关系具有一定的好处?

  

  问题三

  主持人续续:作为耳鼻喉科卓有建树的医生,您能否给大家一些关于怎样选择好医院、好医生的一些建议?

  

  专家介绍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导师

  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组长

  国家卫生计生委耳鼻咽喉科内镜诊疗技术项目专家组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常务副会长

  北京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等学术及社会职务,是中国鼻科学领军人物,迄今完成了近万台鼻内镜手术。

  周兵:医者使命,从“留下来”到“走出去”

  一位26岁已入籍新加坡的山东小伙,在3年前的一次手术后,鼻子里总是出现“咔咔”的响声,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在新加坡四处求医,甚至经过了5次新加坡全国会诊后,病情毫无改观。当小伙辗转找到同仁医院耳鼻喉科的老乡周兵教授时,整个人已陷入到一种抑郁状态,游走在崩溃边缘。

  检查时,小伙子无意中说了句“鼻子现在就在响”,周兵立马警觉起来,好奇地把左耳贴近小伙子鼻尖,果然听到“咔、咔”的响声,声音不大,却很清晰。与此同时,他发现小伙子左侧颈部和喉结同水平的地方有细微颤动。于是,周兵心里有了答案,他无意间瞥了眼手表:3分钟。

  “是喉肌痉挛引发的可以听到的鼻鸣。或针灸,或药物治疗,解除痉挛就可以解决问题。”按照周兵给出的诊断进行对症治疗后,小伙子的生活终于恢复常态。

  “好奇心。”2017年4月22日,在接受腾讯健康记者采访时,周兵将这段“三分钟治好三年顽疾”的传奇经历用这三个字概括。

  好奇心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让我给年轻医生谈点儿经验的话,我想说,好奇心是最重要的。”54岁的周兵已有些谢顶,目光却如婴儿般清澈明亮,时刻传递着一种蓬勃的朝气。

  1988年,周兵刚分配到同仁医院不久,还只是个小大夫。有一天,他听说医院5楼有外国医生的讲座,就十分好奇地跑去看,原来,是来自德国的耳鼻咽喉科医生的特邀讲座。

  现在国外医生来华交流非常普遍,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这还是一件稀罕事。周兵清楚地记得,当时德国医生演示了在显微镜下经鼻做泪囊手术的过程,手术后没有留下面部疤痕。

  1993年,周兵在阅读文献时,发现有经鼻在鼻内镜下完成泪囊手术的解剖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的初步结果,5年前的关于德国医生的记忆被激活,他心中一动:是否可以尝试经鼻手术呢?

  此前,这类手术谁也没有做过,没有器械,护士也不懂如何配合,况且没有人会放置泪道探针,种种问题和问号摆在眼前。周兵并没退却,而是想方设法,困难一个个被拿下。

  命运总是垂青像周兵这样不轻言放弃的人,第一例手术成功了!经鼻完成泪囊手术引流是一次技术进步,免去了传统手术的面部瘢痕,手术也比以前损伤小,效果好,尤其受到年轻女性的青睐。

  “这是我自己第一次独立进行手术新技术的探索实践,对自己是一个锻炼,也是一个成长过程。可以说,好奇心是非常重要的。”周兵强调。

  1994年,周兵发表了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的文章,其中的手术步骤图是他自己画的,行文也很畅达,编辑一个字都没有修改。这是国内第一篇关于鼻内镜下经鼻完成泪囊手术的文章。泪囊手术也从此成为开展鼻内镜鼻眼相关外科技术的标志性手术。

  一个医生的使命

  年仅29岁的周兵因此声名大噪,其他科室的医生遇到疑难问题也会来找他。

  一次,儿科医生将一个总是发烧,夜间咳嗽,有多次化脓性脑膜炎病史的孩子带到周兵面前,希望他能有所发现。

  看着憔悴的孩子,周兵内心充满悲悯,大脑飞快转动起来:长时间和多次相同症状的化脓性脑膜炎发作,首先应该考虑一个基本的解剖基础,即是否存在颅内外的沟通。如果是脑脊液鼻漏,应有相应的鼻腔症状,但没有发现;追问孩子听力如何,家长的回答让周兵眼前一亮,孩子从小左耳朵就聋了,基本听不见。

  周兵马上提出要求,进行颞骨CT扫描检查,同时做常规听力测试。结果表明:内耳畸形伴脑脊液耳漏!从耳蜗漏到中耳的脑脊液顺着咽鼓管流到鼻咽部,夜间睡眠时,会流到气管里,这就解释了孩子为何会夜间咳嗽,为何脑膜炎会频繁发作。

  很多同事向他竖起大拇指:“周兵挺神!”周兵坦诚地说:“说实话,我诊断出脑脊液耳漏以后,很是兴奋,也有些得意。这是我第一次独立诊断耳蜗畸形伴脑脊液耳漏的病例。”

  20年后,周兵再次遇到这样的病人时,早已是带着好几个学生的教授了,治愈了很多在别人眼中无法治愈的疾病。

  他经常给学生们引述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关于“不治之症”的一段论述:“要做医生,就要做身患不治者的医生,甚至要进一步;一个医生如果一开头就接受了‘无法治愈’这个概念,他就抛弃了自己的使命,临战之前已经缴械投降。”

  周兵是有使命感的。在他眼中,病人首先是“人”,然后才是“病”,帮助病人把病医好,回归到健康的“人”,是他的使命。

  治好让加拿大医生束手无策的病人

  “有了好奇心之后是态度,就是要认真学习,才会真正掌握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全过程,作为医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因此而生,自信心也藉此一点一点堆砌起来。”周兵平和地说。早已名满天下的他并没有为名所累,言谈举止从容、淡然。

  在周兵患者的眼中,他已是医生中的翘楚,是站在了医学金字塔塔尖的人。“我现在住在加拿大多伦多地区,我要把我的看病经历翻译成英文,让更多的人知晓,周兵大夫是世界上的顶级医生之一,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患者陈燕(化名)在电话里兴奋地告诉记者。

  由于放疗对颅底造成的损伤,陈燕于2013年3月发生了脑脊液鼻漏。当时加拿大医生给她进行了第一次开颅补漏手术,术后当天就发现手术失败。此后10个月内,陈燕又分别进行了两次鼻内窥镜补漏手术,均告失败。

  “三次手术不仅没成功,还使我经历了痛苦的折磨。每次手术都要从大腿取肉修补,伤口缝合11针。术后还要进行近一周的腰大池引流,即在腰椎上插引流管,期间须绝对卧床。”陈燕无奈地表示,“这些都是现在国际上普遍的治疗方法,我也没有选择余地。”

  最后,加拿大医生得出结论:陈燕的颅底脑膜被射线破坏,伤口供血不足难以愈合。

  多伦多医院一位神经外科医学院士给她的建议是:在大脑到胃部的皮下埋一条管子,让脑脊液排到胃里,终生带管。陈燕不敢想象那样的生活,带着绝望的心情回到祖国寻找一线生机。

  2015年6月,她来到北京找到了周兵。“像我这样的病人,就是个烫手山芋,但周主任还是答应给我手术。”

  周兵通过鼻内窥镜手术,精准找到漏口,发现了真正多次修补失败的原因,并巧妙地解决了放疗后脑膜供血不足的问题;仅仅用了陈燕鼻腔里的粘膜做修补材料,就把她的鼻漏修补好了;术后也没有进行腰大池引流,不需绝对卧床。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在31年的从医经历中,周兵接诊过不少像陈燕这样在国外求医无望后又回国看病的病人,借用时下一句流行的话来解释他为什么已在同仁医院“坚守”31年,并要一直坚守下去。

  从“留下来”到“走出去”

  1986年,和周兵一起分配到北京同仁医院的,共有47人。时值改革开放初期,传统的思维方式受到了挑战,离开医院去国外进修成了很多人追逐的目标,周兵坦言自己也曾有过短暂的动摇。

  “依个人对行医的理解,我觉得医生要能主导自己的工作,这是很重要的。如果出国的话,也许要花上十年,甚至二十年才会再当上医生,这个过程太漫长了。”周兵坦诚地说,因此,在最初的47个人只剩下10个人时,周兵仍然选择留下来,而不是走出去。

  31年后,周兵终于“走了出去”。

  4月22日,私立医院北京怡德医院宣布周兵教授在该院设立专家工作室。周兵将利用每周末的时间在怡德医院为患者治疗,使他的患者多了一个就医的渠道。

  “我更看重的是我的服务对象,即患者的需求。”周兵强调。

  为了能和患者尽可能多地沟通交流,建立彼此的信任,减少医患矛盾,周兵10年前就开展了预约挂号制度,可谓开风气之先,虽然最初颇多非议,但后来由于这一制度的建立,医患之间沟通的时间增加到了15分钟左右,大大提高了诊疗的效果而得以沿用下来。

  “我碰到过最典型的患者,拿了两百个问题来问我,写了满满几张纸。他说,对不起,教授,我有两百个问题,我知道你忙,我选其中二十个主要问题来问你行不行?我说可以,问吧。等问到第六个时,我说你这个问题跟第一个一样,这个问题过去。”周兵笑着说,“很多患者没有专业背景,问题会重复,但是你绝对不能不耐烦地把他打断,而是要用他能接受的表达方式,慢慢地,这二十个问题可能就变成两三个了,这就行了。”

  在学生眼中,周兵从来都是微笑着的,不疾不徐,笃定从容的,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描述的那种“苍生大医”——“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苍生大医,这始终是我努力的方向。”周兵说。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