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院专家解密老年人耳聋

  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 蒋子栋教授

  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衰老,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随着每个人年龄的增加,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都会逐渐地衰退,或早或晚我们都会出现眼花,有人会出现耳聋,听不清楚,或者行走不便,或者记忆衰退,老忘事等。随着老年人口占社会总人口比例的逐渐增加,我们整个社会,包括全球整个状态都会进入一个老龄化的时代,这种情况不仅关注到个人的健康问题,还会关注到家庭,医保、社保,国家政策等各个相关的问题。

  人体衰老随着寿命的越来越高,听力逐渐衰退,出现耳聋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也是人体的一个自然规律。听觉是人与人交流的基础,好的听觉是留守的人和远方的人交流的通道。

  

  老年人耳聋可能跟脑里的疾病密切相关,真的是这样吗?

  蒋子栋教授:因为我们的声音传到耳朵里边,它的中枢的编码还是在大脑皮层的,所以经常说耳鼻喉科大夫和神经科大夫相互协作,它是耳和脑的一个对话,我想很多的听众很关注痴呆的问题,聋和痴呆会有什么关系呢?

  国际卫生组织防聋合作中心发现,耳聋是老年痴呆的独立高危因素。对于有轻度、中度和重度耳聋的老年人而言,他们和正常听力的老人相比,老年痴呆的患病率是正常人的两倍、三倍、五倍。我们在谈到防聋、治聋保护老年人听力的时候,也要关注听力对脑的功能影响,对痴呆的防护,因为痴呆会增加社会的负担,家庭的负担,减少人体生活寿命的幸福感。

  很多人说我现在不能配助听器,我听不清楚,配了助听器以后,可能拿不下来了,或者戴了助听器更聋了?

  蒋子栋教授:配了助听器到一定程度,它可能改善声音往脑中枢传递的一些信号。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有人因为种种原因卧床不能动,四肢不能主动和被动运动,慢慢四肢肌肉就萎缩了。其实我们声音传导也一样,就像我们一拉开关,一拉电线,开关通了以后,灯泡才会亮。中枢大脑皮层像灯泡,当你声音老传不上去的时候,这个电线亮老是进不到中枢,功能也会萎缩。

  听力一定得引起大家重视,千万不要因为听力受损而慢慢转化成阿尔茨海默。老年痴呆机制没有完全清楚,但是它有很多的易感因素,所以我们要防微杜渐,斩断其往下发展的机会。

  

  怎样关注耳聋?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和听力有关系?

  蒋子栋教授:很多老百姓对聋的概念和医学上概念是不同的,我们耳聋分成轻度、中度和重度,分成低频、中频和高频。很多老百姓认为一点听不见才叫聋,其实不是,早期时候叫听力下降,而且有些人早期听力下降了不影响交流,会有什么表现呢,只是耳朵叫(耳鸣)。其实已经有先兆了,已经有些信号,耳聋信号,他耳鸣没有影响到交流,但医院做些检查已经发现有听力损失了,这时候医生要防微杜渐,给些干预,包括老年人三高的情况下,要控制一下血压,控制血糖,控制血脂。我们脑里各种组织,包括眼球要靠血供来支持,耳朵也靠血供来支持,是从心脏,从脖子里那个大血管,通过脑血管末梢进入到耳朵的,所以可能影响到心脑血管的一些因素都会影响到耳朵的功能。

  突发性耳聋是两耳朵都聋还是一侧聋?突聋是不是没有什么前兆?

  蒋子栋教授:大部分突发性耳聋是单耳先聋,有研究发现这种病人或多或少多少年以后会引起双耳聋。双耳聋是听见声音不知道说什么,刚才我谈到助听器问题,它是个听力补偿,我听不见、或者听不清楚,我戴个助听器声音放大了,可能会对我有帮助。但双耳聋病人是戴上助听器,把声音调得很大,听的全是哨音。

  现在有很多报道说老年人可以做个人工耳蜗,几十万,有钱人可以做,要全麻有危险,但是这种早期发现耳聋的病人尽量不要去做这一步。大家知道老年人不光是听力衰退,全身功能都衰退,全麻做手术,能不能耐受接受这种手术麻醉,都需要考虑。针对老年人,我们要求是精准服务,在防聋的时候,治疗耳聋也要精准。突聋也是,不能等到突聋时候再来治,要防微杜渐,防止得突聋,突然发作。

  突聋有个危险因素,其实和脑缺血有关系,还有脑卒中的问题,它有时候也是个前兆,有一部分病人突聋是因为堵了耳朵的血管,但其实往后退一步,耳朵的血管是脑子的血管,是脑血管堵的一些先兆,一些突聋老年人做核磁会无意中发现有强梗。

  听力图对我有多大的帮助?应该怎样保护听力?

  蒋子栋教授:听力图的意义在哪,关键的医生、有经验的医生会看出来,对于孩子的全聋来说,有一部分病人是精神、心理造成的,就是听力图虽然全聋,但是这个孩子没有全聋,甚至可能是听力完全正常的,所以要把它甄别开来,这种情况下你不能过度治疗,因为治疗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我们讲老人健康保健时候,应该退更远一步从孩子的听力保护抓起。例如播音主持专业有时候经常会佩戴耳机,以前的耳机会漏音,就是说你声音开得很大,会影响到别人,家长或周围人会善意提示。现在声音开得很大,它全部会封闭在耳朵里边,这种情况下时间长了会对耳朵有损害。

  蒋子栋,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香港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从事眩晕疾病的临床诊治和应用基础研究。获包括国家自然基金等多项基金资助,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国际听力前庭内科医师联合会委员(IAPA)、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眩晕协作组成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眩晕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眩晕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分会耳内科组委员。《中华耳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神经科杂志》、《国际耳鼻咽喉科学杂志》《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编委。《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审稿专家。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