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患者的跌倒防护

  一、老人跌倒的严重后果

  老人跌倒除了躯体的损害外,还会引起心理的负面影响,老人跌倒受伤后主要有3种类型心理:无能感、害怕、寻求照顾。这会使其减少走动,失去信心,感觉无助,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及不愿参与社会活动。

  

  二、导致老年人跌倒的高危因素

  1、生理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各种生理机能减退,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前庭及本体感觉的减退和骨骼、关节韧带及肌肉的结构、功能的损害、退化,使老年人举步时抬脚不高、行走缓慢、不稳,导致跌倒危险性增加。

  

  2、药物因素

  由于年龄较大,基础疾病较多,很多老年人会服用多种治疗急慢性疾病的药物。有的药物会影响人的意识、精神、视觉、步态、平衡等,从而引起老年人跌倒,如降压药、降血糖药、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抗癫痫药物等等。

  

  3、社会心理因素

  老年人生活能力的下降和身体状况不佳等均使其产生沮丧、抑郁及焦虑等不良情绪,及其与社会的隔离均可导致跌倒的风险增加。沮丧会削弱老年人的注意力,会导致老年人对环境危险因素的感知和反应能力下降。另外,害怕跌倒的心理也使行为能力降低,行动受到限制,从而影响步态和平衡能力而增加跌倒的危险,如此出现这种恶性循环。

  

  4、环境因素

  外界环境因素也是增加跌倒风险的重要方面。老人跌倒多发生在室内,约1/3发生在卧室。室内跌倒主要是因为:

  (1)灯光亮度不足或刺眼的灯光、开关灯不方便或缺乏夜灯;

  (2)地面杂乱、低置的物品、有限的活动通路、打蜡或湿滑的地板、不平或高的门槛等;

  (3)厕所的马桶较低,蹲下或起身都不方便;洗澡间瓷砖太滑,进出浴盆或淋浴间无扶手;

  (4)没有扶手的楼梯,台阶比较滑,台阶破烂、不平整,台阶过高而且长宽度太窄;

  (5)椅子太矮或无扶臂,不易坐起动作。

  

  三、预防老年人跌倒

  1、衣——适宜为重

  老年人要穿着适宜,不宜过分臃肿;穿鞋不宜穿硬塑料,大小不适的鞋子,以防影响活动;

  (1)裤子长度为衣裤脚不能常沾土为宜:老年人的裤腿不宜过长,穿上后不能感觉兜到鞋底。如果裤脚后部常常沾土,就已经过长了。过长的裤腿易使老人跌倒。

  (2)老人穿的鞋子不但要具备大小适宜、穿着合脚这些基本要素,鞋后跟还应有一定的高度,1.5至2厘米最合适。在买鞋时,要尽量考虑防滑功能,选择那些底部带有深纹理的鞋子,纹路浅的不要选。

  

  2、食——合理食药

  (1)合理膳食

  注意合理营养,加强患者日常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牛奶富含钙,应每日坚持饮用。富含钙质的食物还有深绿色蔬菜、豆制品、坚果类、萝卜、黑芝麻、泡菜和海带等。此外我们应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和抗氧化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硒、多酚、黄酮等,以上应经常食用,做到营养平衡。

  

  (2)合理用药

  当使用能增加跌倒危险的药物时应督促患者使用步行辅助工具。应定期复查,由医生评价药物的作用,调整剂量,及时停服不必要的药物。

  

  3、住——实用、简单

  (1)简单、宽敞:在老人的住所中,应尽量减少台阶和门槛,在他们经常活动的地方,不应该堆放杂物。室内的家具陈设尤其是床、桌、椅的高度和摆放位置应合理,移走家中对行走造成障碍的物体,保持地面平坦没有障碍物,不要轻易改变家具的摆放位置。老人的日常用品,不宜放置得过高或过低,以能随手取用为原则。要经常检查住所的楼梯、台阶和扶手是否牢固,以免因此造成跌伤。

  

  (2)安全:室内的家具在楼梯、走廊、卫生间安装把手,室内光线应均匀、柔和、避免闪烁。

  (3)防滑:老人所住的居室,地面应尽量采用木质地板,但不宜打蜡抛光,否则也易滑倒。在厨房和卫生间中,地面应选用防滑的材料,并且要保持清洁干燥,水渍要及时清理。

  

  4、行——增加锻炼

  坚持参加规律的体育锻炼能增强肌肉力量、柔韧性、平衡能力、步态稳定性、灵活性、减少反应时间,从而减少跌倒的发生。有人发现太极拳结合同步的呼吸控制,能提高躯体的力量和稳定性,降低习惯久坐的社区老人的跌倒危险。此外,可选择健美操,骑自行,散步等运动,如能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提高机体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更有利于预防跌倒。

  

  5、教——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能提高老年人防跌倒意识,有利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

  (1)健康教育可改变老年人固有的观念;

  (2)健康教育可帮助老年人认识自己;

  (3)健康教育可提高老年人的危机意识;

  (4)心理安慰与指导。

  

  总之,老年人跌倒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减少老年人跌倒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