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问题,大隐患——细说“脑小血管病”

  很多老年人做了头颅CT后都会发现报告上有几个熟悉的名称“多发腔梗,脑缺血,脑白质脱髓鞘……”,看到这些名称大多数人心里都会犯起嘀咕“我的情况到底有多严重?是不是很快就会偏瘫、痴呆、卧床?有没有办法能治疗呢?”今天就来跟大家介绍一下这个老年人最常见的脑血管病:脑小血管病。

  脑小血管病是指由于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想了解什么是腔梗,请点击“一样的报告单,不一样的腔梗”)、脑出血、皮质下白质病变、脑微出血和微梗死。

  脑小血管病发病率有多高?据统计,我国在60~70岁的人群中,87%存在皮质下白质改变,68%存在脑室周围白质改变。而在80~90岁的人群中,100%存在皮质下白质改变,95%存在脑室周围改变。也就是说,很大一部分老年人都有脑小血管病的问题。

  最常见的脑小血管病病因是小动脉硬化。这种类型也称为年龄和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小血管病,危险因素主要是是年龄、高血压及糖尿病。此外还有脑淀粉样血管病、遗传性小血管病、炎性或免疫介导性小血管病等其他病因。

  识别和诊断脑小血管病最重要的检查就是神经影像学,包括CT、磁共振(MRI、DWI、SWI、MRA等不同序列)。有病人问:“我做了CT不就是脑梗吗,为什么还要做那么多种磁共振呢?”

  CT对于判断脑出血的灵敏性和准确度非常好,但是CT也有非常大的局限。比如普通CT不能识别颅内大血管病变,也无法了解脑微出血灶及新发梗死病灶情况。所以在经济能力许可的情况下,进行磁共振检查可以获得更多的疾病信息,以更精确指导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

a新发皮质下梗死;b 脑白质疏松;c 脑微出血;d 脑出血+脑白质疏松

  脑小血管病既然在老年人中这么常见,它有什么临床表现?

  有时脑小血管病也出现新发皮层下小腔梗,或发生少量脑出血,当这些病变位于脑的感觉运动功能区的时候,也会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风”,比如口角歪斜,言语含糊,偏侧肢体活动不灵,肢体麻木等。这些症状通常不严重,经过及时治疗一般不会遗留严重后遗症。所以很多病人认为得了中风到医院打几天吊针治好了就没问题了,回家也不再吃药不再复诊,但其实更重要的治疗才开始。预防疾病复发(二级预防),延缓病情进展的药物治疗更应该得到重视。

  因为脑小血管病是一种缓慢进展的疾病,当多次卒中发作,病变逐渐进展时,就可以引起痴呆、抑郁、步态障碍、吞咽和排尿功能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那么脑小血管病如何治疗呢?

  脑小血管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因此对于年龄和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小血管病,控制血压可预防脑梗死或脑出血的发生。如果没有合并大血管狭窄,建议收缩压可以控制于≤130mmHg。但需要注意的是,脑小血管病变可引起脑血流自动调节障碍,过度降低血压或者在治疗其他疾病时引起血压降低,会加重患者的临床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与直立体位相关的头晕、行走不稳加重等。因此需要针对患者个人情况制定合适的降压目标。

  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目前无症状的脑小血管病并不需要使用阿司匹林(一级预防没有循证医学证据),当出现过症状性小腔梗后,仍需要应用阿司匹林预防下次复发(二级预防推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脑小血管病具有易患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双向性,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前,应该进行脑出血的风险评估。血压控制不好、血压变异性大、严重脑白质病变以及脑微出血数量多的患者应当慎用。

  【本文作者】

  刘玥,女,主治医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内科学硕士,参与6项省级科研项目,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参编专著两部。研究方向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尤其擅长基因分型指导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个体化精准治疗。

  ------------------------

  主编:李锐(主任医师)

  副主编:张李娜(主治医师)

  ------------------------

  谢谢您关注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三科微信公众平台!

  在我们微信平台上输入下面这些词,读原创的有意思的专题!

  如左旋多巴、阿里、眩晕、痴呆、支架、耳鸣、头晕治疗、高原反应、布鲁氏杆菌、痴呆治疗、卵圆孔未闭、偏头痛、头痛、肉毒毒素、脱髓鞘、腔梗、焦虑、琴键、曹操、帕金森病早期症状、抑郁、糖尿病、癫痫原因、普瑞巴林、胰岛素、老年病、快乐、失眠原因、帕金森病、动静、幻觉、大数据、2014、跨界、斑块、总结、事儿、叶酸、咖啡、疲劳、天花板、脑梗、失眠、运动、基因、癫痫、转发、药品、头痛、强迫、药品说明书、安眠药、拐杖、阿尔茨海默病、肿瘤、颈椎按摩、石榴、梅毒、肥胖、静脉窦血栓、孕产妇、眩晕、耳石症、阿司匹林、帕金森病、神经炎、幽门螺旋杆菌、汽车、铜、自来水、夏娃、平山病、门诊……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