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后骨质疏松的“补”与“防”

  

  俗话说“为母则刚”,再柔弱的女子,一旦当了母亲,都变成坚强的代名词。

  一晃数十年,孩子长大成人、立业成家,母亲却在不知不觉中驼了脊梁,弯了腰杆。

  寻医问药后才得知,原来是“骨质疏松症”在从中作祟。

  绝经后后为什么会骨质疏松

  所谓“身如铁打,骨似金刚”,拥有一副坚硬的骨骼常常是体格健壮的根本所在。在物质条件相对丰富的今天,人们饮食全面而营养均衡,母亲大人的骨骼为何还是会疏松呢?

  其实,骨骼并不是一个自幼长成而后保持不变的静态器官,骨质的沉积与重建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骨形成与吸收处在一个动态平衡之中。

  然而,更年期后,绝经的到来使女性体内的雌激素陡然下降,随之而来的便是“骨吸收”功能显著增强,相比之下,“骨形成”功能却相形见绌。

  失去了雌激素的保护,女性的骨骼在绝经之后出现了明显的骨量减少,骨骼脆性增加,骨组织结构愈发疏松,最终发展至塌陷、骨折的地步。

  始于不经意之间

  岁月的痕迹总是悄然而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就是一种十分隐匿的疾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机体感觉不到任何的不适。

  然而,随着骨量的丢失,骨骼中“骨小梁”的厚度已经变得越来越薄,数量变得越来越少,日常的用力、活动都能够引发“微骨折”。

  患者会常感到手指关节、腰椎、膝盖等部位隐隐作痛,仔细查看后,局部并没有明显的红肿。

  如果骨量进一步减少,稍不留神则可能真的骨折。由于骨吸收过强和骨形成不足,折断处的骨骼通常难以痊愈,二次骨折极易发生。

  除了骨痛,驼背或身材变矮也是骨质疏松的一个预兆,这缘于椎体的塌缩。

  原来,椎体之中“松质骨”占据了相当大的体积。当骨质疏松时,原有的椎体便发生塌陷。

  人类的脊柱由31个椎体组成,即便是每个椎体高度下降1毫米,总身高也会下降3厘米之多,挺拔的身材也会变得驼矮。

  雌激素撤退的信号

  其实随着身体的衰老,无论男女,均会遭受骨质疏松的打击。之所以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使女性的骨骼变化如此突出,是因为雌激素下降的关键因素。

  因此,要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首要关注的是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

  女性在40~60岁,时常感到潮热,月经开始变得不规律,情绪波动也越来越大时,就说明雌激素已经开始撤退了。

  如果在年轻时患有乳腺、卵巢疾病,接受过抗雌激素治疗甚至卵巢切除术,就更应特别注意,要与主诊医生密切的沟通,明确体内雌激素的情况。

  刚开始时,可以多吃一点含钙丰富的食物,如海虾等海产品。同时,定期在体检中进行骨密度测量,有条件的可以监测多项骨代谢的生化指标。

  药物补钙的注意事项

  随着骨密度的下降,“补”与“防”的二字方针就要提上日程。

  所谓的“补”是指钙的药物补充。通常来说,药物主要分为钙片、维生素D、双膦酸盐、激素类似物四大类,它们具有完全不同的功效。

  钙片的作用在于补充钙的供应。

  维生素D可帮助机体吸收钙。

  双膦酸盐则有助于体内的钙元素沉积在骨骼之中。

  至于激素类药物,主要包括雌激素制剂和甲状旁腺素制剂,其功能在于模仿人体的生理激素,以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展。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补钙并非一朝一夕,大多数药物需要坚持服用1年至1年半方可见效。因此,一定要根据自身雌激素的情况提前预判,不能“钙到用时方恨少”。

  此外,不同的药物种类功能不同,如何搭配是需要个性化判定的内容。一些药物也存在相应的禁忌症,如乳腺癌术后的病人可能禁用雌激素。因此,咨询专科医生是正确补钙的前提。

  防止第一次骨折

  “补”虽重要,但二字方针的另一半也不得忽视,所谓“防”,指的是防止第一次骨折。

  “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形成和吸收的失衡为特点,已然疏松的骨质变得不再坚硬,在指关节、腰椎、股骨头、脚踝等处很容易发生骨折。

  

  一旦骨折,病态的骨代谢状态也不能帮助机体迅速复原,甚至拖延产生二次骨折、骨延迟愈合、骨不连等情况,让接下来的生活质量直线下降。

  因此,生活中得注意一些异常的动作,特别需要预防崴脚、摔跤、背提重物,否则“厄运”将真的接踵而至。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晨。在外打拼的游子,请为家中的母亲送上这份预防骨质疏松的锦囊,祝愿天下的母亲幸福安康!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更年期后骨质疏松的“补”与“防” --- 消化病公益科普998帖

  马医生推荐

  1. 跌倒老人都能扶?

  2. 这些症状拉响骨质疏松症的警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