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大医 | 夏日易耗心气,养心牢记3招

  文/搜狐健康·著名健康教育专家 洪昭光教授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病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仲夏酷暑和数九隆冬,这是医学气象学中“气象综合征”中的一种现象。夏季是一年四季中“阳气”最盛的时节,按“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观点,阳盛自然容易患病,而心脑血管病首当其冲,尤其是中老年心脑血管病人有“三高”,即:中暑发病高,脑卒中发病高,冠心病事件发病高。

  夏季为何易发心脑血管病?

  具体有以下4个原因:

  第一,天气炎热,机体为了散热,皮肤血管扩张,容易造成内脏缺血。同时,机体为了散热,也使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快,又增加了心脏的负担。

  第二,夏季闷热,很多人容易心理“中暑”,具体表现为:心情不好、烦闷、浑身难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这种心理“中暑”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也会加重心脏负担。研究表明:人在心情不好,或与人着急生气时,体温会上升。情绪激动会使体温增高1-2°C,从而加重心脏负担。

  第三,由于炎热,很多人还会一下子吃很多的冷饮。冷饮一下子从食管进入胃,因为体内食管与心脏位置相近,食道在心脏的后部,胃在心脏的底部。一下子进食大量的冷饮,等于让心脏处在一种冰冷的状况。血管收缩,很容易造成心肌缺血,从而引发心肌梗死。曾经有一位29岁的男青年,一次下班后豪饮冰啤1.5升,仅半小时后就因心梗死亡。

  第四,夏季洗澡频繁,温度过热或者过冷。42°C以上的热水有一种抗凝作用,洗澡时有可能引发脑出血。而用冰冷的水洗澡也不行,容易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所以在夏季洗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水温适中,不要过热或过冷。

  我国历代养生家都强调养生要“顺四时而适寒暑”,贵在顺应自然。《黄帝内经》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一重要观点,总结出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的四时养生规律,随生、长、化、收、藏的规律调养五脏。专家介绍,炎热的夏季,以暑湿之气为主,暑为阳邪,其性升散,易耗气伤津,损伤人体的阳气,因此养阳为夏季养生的关键;夏季与五脏的心相应,气候炎热,汗液外泄,易耗伤心气,所以夏季要重视养心。

  夏日养心3要点

  夏日养生,重在“精神调理”,即以“心”养生。在夏季,要用“心”来“安神定志”,如此,才能较好地支配阳气和血脉的正常运行。所以说,夏日炎炎,心要悠闲。

  一是要静心------心情愉快:在暑热季节,心情容易烦躁,需注意保持好心情。好心情胜过保健品,有了好心情,什么病都少。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保持稳定平和的精神状态,以减少阳气的波动和消耗。心情舒畅了,情绪得以宣泄,身体的阳气也随之强健。因此说,好心情是治病的良药,而坏心情是得病的向导。

  二是要清心------不宜过劳:夏天出汗较多,而出汗多会伤心血消耗阳气。因此,在夏季,体力活动要控制在一定程度内,以免出汗过多使阳气受损。可以做些适量运动,如打打太极拳,散散步等。特别是心脏病人和体弱的人,要以静养为主,千万不要过劳。

  三是要宁心------睡眠充足:心脏是人体中最勤劳的脏器,它一刻不停地为人体工作,从不敢有丝毫懈怠。而人体在睡眠阶段时,心跳减慢,心脏才得以休息休整。因此,充足的睡眠对于心脏的恢复尤为重要。古人说,夏三月应该晚卧早起,也就是说晚点睡觉,早点起床。有条件的话中午最好午睡半小时左右,以保证下午有个好精神。研究表明,中午午睡的人比不午睡的人,心肌梗死、心脏病发病几率少三分之一。

  作者简介:洪昭光教授,著名健康教育专家,任国家卫计委首席健康教育专家,联合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和平使者,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原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原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先后撰写《登上健康快车》等健康科普著作几十种,总发行量超过五百万册。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