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的盲儿是因为患了这种病……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发病率仅有1/250,婴幼儿正处于视觉发育敏感期,如果先天性白内障没有及时治疗,会导致患儿出现永久性视力低下。

  文 | 刘泱 丹萌

  来源 | 医学界儿科频道

  “小伟”是一个四个月大的小宝宝,今年2月份才出生,然而出生后不久,父母就发现宝宝的瞳孔发白。上海市儿童医院眼科专家将其确诊为“先天性白内障”,并伴有眼球震颤,同时内科会诊有轻度的发育迟缓和营养不良。

  

(图片来源:上海市儿童医院,下同)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儿童眼病,发病率仅有1/250,婴幼儿正处于视觉发育敏感期,如果先天性白内障没有及时治疗,会导致患儿出现永久性视力低下。

  但其手术比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更加困难,婴儿期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更是最具挑战性的白内障手术之一。

  6月6日是爱眼日,在这天,上海市儿童医院眼科团队由郑策副主任医师主刀,麻醉科、消化科等兄弟科室保驾护航,为“小伟”进行了白内障摘除+后囊切开+前部玻璃体切割手术。

  

  手术圆满完成。经过三天的术后观察,“小伟”的手术效果很好,已经可以出院。

  

  郑策主任介绍,等到时机成熟时还要为小伟做二期手术,植入人工晶状体,更重要的是,先天性白内障患儿需要术后随访和长期的视觉功能训练,才能保住手术成果。郑策主任表示,预后理想的话,“小伟”的视力能恢复到0.2-0.5,虽然比正常孩子要差一些,但是脱离盲是肯定的,孩子未来的生活质量也将大大提升。

  什么是先天性白内障?

  上海市儿童医院眼科主任医师乔彤介绍道,先天性白内障是指出生前后就已存在或出生后逐渐发展的、由先天遗传或发育过程中异常形成的晶状体混浊。国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新生盲儿中有22%-30%是由先天性白内障造成的。

  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目前认为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可分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原因不明的散发性三类。

  1) 遗传因素绝大多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 环境因素 妊娠三个月内受到病毒(如风疹、单纯疱疹、麻疹、水痘、腮腺炎和脊髓灰质炎等病毒)或螺旋体(如梅毒螺旋体)感染,妊娠前三个月营养或代谢失调,如维生素 A 缺乏、甲状旁腺功能障碍和血钙过低(即钙质缺乏)等。妊娠期全身使用过糖皮质激素、磺胺类抗生素药物或受到放射性射线的照射。

  此外,发育不成熟的早产儿,常需吸入高浓度氧气,多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数月后可有晶体混浊。约有2.7%早产儿在出生后有白内障。

  3) 还有大约1/3的先天性白内障原因不明,不能确定是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常为散发病例。

  此外,多种遗传病或系统性疾病也可伴发先天性白内障。为明确诊断,有时需做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由于婴幼儿正处于视觉发育敏感期,一旦存在先天性白内障而没有及时发现和治疗,必将导致患儿出现形觉剥夺性弱视而造成永久性视力低下,即使长大后再行手术等治疗也不可能恢复视功能。

  因此,对于先天性白内障必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如何治疗先天性白内障?

  目前,先天性白内障还是眼科的疑难病症,在治疗上需要多专科团队的配合,其中包括了眼科,麻醉科,小儿科等,而家长的配合治疗也是决定患儿视力恢复的关键。

  对视力影响不大者(如前极白内障、冠状白内障和点状白内障),一般不需治疗,宜定期随诊观察,可每 3~6 个月复查,期间有任何不适建议随时就诊。

  而对于晶状体混浊较重、位于视线中央、明显影响视力者,一般建议尽早考虑行白内障摘联除合(或不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

  目前认为对于这类患儿越早手术,术后视力恢复的预后效果越好。有些患儿可能还存在全身其他病变,需要同时对全身情况予以控制。

  同时,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即使在手术以后也要进行长期的观察随访,以及时发现、处理青光眼、斜视、弱视等问题。

  此外,医生一般会要求家长配合进行屈光矫正和视力训练;建立并促进“融合”功能的发育。这样让小宝宝们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恢复视力。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