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医生教你:看舌头,知疾病

  

  舌头上有一层淡白色的东西,叫做舌苔。

  舌苔主要由舌黏膜上脱落的角化细胞、残留的食物残渣、生长于其中的细菌等微生物共同组成。

  舌苔的这些成分不断地形成,也会随着进食、唾液冲刷,被我们吞咽到肚子里去。所以,舌苔总量维持着相对平衡。

  舌头正常颜色应该是粉红色的,并带着一层淡淡白色的舌苔。

  有说法,看舌苔能辨识疾病,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咨询了口腔科的何剑亮医生,他给出了一个详细的解读。

  老友们一起来看看。

  

  舌头发白

  

  图片来源:网络

  最常见的原因,是舌头表面的舌苔增厚。

  口腔卫生差、唾液减少、长时间不进食,会导致舌苔过多积累在舌面上。

  诸如感冒、全身感染等疾病,也有可能通过影响到正常新陈代谢,导致舌苔过多。

  当发现自己舌苔有点厚,可以试着用牙刷轻刷。

  此外,真菌感染(念珠菌病)也可能在舌头上出现,口腔内其他黏膜上也会有白色出现。但健康成年人身上很少见,多发生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舌头上如果出现特别白的斑块或条纹,要排除口腔白斑和口腔扁平苔藓等疾病的可能——这两者都属于癌前病变,一定要尽早确认并干预。

  吸烟者出现口腔白斑的概率较高,有抽烟习惯的朋友们更要警惕。

  舌头发红

  

  图片来源:网络

  淡淡的舌苔全部消失,整个舌头通红,就像一块牛肉,这是萎缩性舌炎,或叫做「镜面舌」。

  它常常发生在有全身疾病的中老年妇女身上,可能是因为贫血、营养缺乏、干燥综合征、念珠菌感染等,导致舌乳头萎缩而呈现红红的状态。

  在治疗上,一定要先明确病因,再对因对症用药。

舌头发红又发白

  

  图片来源:网络

  舌头的某些部位发红,某些地方发白,就像一幅地图一样,并且还特征性地四处转移,变换形状,这就要怀疑「地图舌」了。

  这种疾病和遗传、免疫、精神心理、内分泌等因素有关。

  但是地图舌预后良好,并且没有明显不适,不需要治疗。

  发生地图舌的情况后,心理疏导可能更加重要,不要过于恐慌。但如果超过两周这些斑点还不消失的话,记得让口腔科医生检查一下。

  舌头发黄

  抽烟,吃了带颜色的食物,比如橘子或有食用色素的饮料等,可能会让舌头变黄。

  一般通过唾液冲刷、漱口会很快变淡消失,所以也没有必要担心。

  再有就是,戒烟!

舌头发黑

  这种情况多出现在老年人身上。

  舌头上有一种叫做丝状乳头的结构,正常情况下,处于生长和脱落的动态平衡中。

  当新陈代谢发生紊乱,这些丝状的毛毛就会不断长长,医生管这叫「毛舌」。

  如果恰好伴随着念珠菌感染,就可能发黑,称作「黑毛舌」。

  此外,长期使用抗生素以及含抗生素成分的漱口水,也容易导致舌头发黑。

舌头溃疡

  

  图片来源:网络

  这还真不算少见。

  本身会痛就算了,面对美食,吃不了、喝不下,让痛苦加倍。

  舌头上的溃疡经常长在舌头的边缘和下面,尖锐的牙尖、假牙常常磨到的地方,可能会出现的创伤性溃疡,这种溃疡,是可以避免的。

  另外,肿瘤手术、放化疗后的病人更容易出现溃疡,需要专科使用对症药物,减轻痛苦。

舌头疼痛

  舌头疼痛分两种,一种是伴随着舌头上的病变,比如舌炎、溃疡等,还有一种是舌头本身毫发无损,但是就能感觉到舌头不舒服,这种疾病称作「舌痛症」。

  舌痛症,也叫灼口综合征,顾名思义,发病时就像是火烧舌头,还会感觉到舌头麻木、刺痛、味觉迟钝等。

  舌痛症的病因复杂,但普遍认为,精神因素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这个疾病需要口腔科和心理医生的共同帮助。

舌头「裂」开

  

  图片来源:网络

  舌头莫名其妙出现了沟裂,外观挺吓人,很多人都会感到恐慌。

  但其实,这是一种不需要治疗的疾病,称作「沟纹舌」。不少人从小就有,也有的人成人之后再出现。

  现代口腔医学同样不明确其病因。但因为它没有任何不适症状,所以一般不需要治疗。

  当然,舌头上的裂纹如果很深,加上清洁不到位,有时会出现局部发红、肿痛,此时需要医生评估,看是否需要用药防止感染。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是的,通过看舌头,的确能了解一些身体状况。

  这篇文章,是想给老友们一些简单的参考。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有人的舌苔出现了这些异常改变,要留意。

  及时询问专业医生,并检查明确原因,是正确的做法。

  另外,记得在刷牙的时候,顺带清洁一下舌头,维持口腔中良好的卫生状况。

  

  转载请联系:doctor@dxy.com

  牙齿、舌头、黏膜

  口腔里的任何问题

  来问专业的医生

  点这里

  向口腔科医生咨询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