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同床异梦”现象严重?刘玉村、孙虹、马昕有话要说

  “分级诊疗同床异梦真的很厉害……过去的时代,的确有很多地方做的不错,我们不应该把以前所做的地方都抹杀掉。”6月16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受邀出席在京举办的“中国大学附属医院交流与发展促进”沙龙,并做出上述表态。本次沙龙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主办,健康界传媒协办,同时得到了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的支持。

  “理性回归也是思想解放”

  谈到中国过去的分级诊疗,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有话要说。“几十年前,中国的分级诊疗已经做得很好了。现在重提分级诊疗,好像以为是一个新事物,其实大错特错。”

  “理性回归也是一种思想解放,就是敢于承认前人所做过的工作已经很好了。我们不要把前人做的很多正确的事都推翻了,再另起炉灶。”

  “几十年前,中国的医疗体系就已经有了很好的分级诊疗、很好的就诊秩序、很好的病人补偿办法。在毛泽东时代,我们已经补充了没有的,完善了已有的。”

  

  过去的分级诊疗究竟什么样子?刘玉村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15岁(1975年)时做胰腺炎手术的经历。“先去医务室,医务室看不了,去县医院,县医院看不了。就去天津的大医院,然后开刀,康复。花掉的300多块钱,合作医疗全部报销,自己家里一分钱都没有掏。但是后来,我们又把原来拥有的、符合规律的东西都给放下了。”刘玉村说。

  分级诊疗“同床异梦”

  现在,医改提出“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的口号,还通过挂号费和报销等经济杠杆推进分级诊疗。不过,马昕认为,政策规定和经济杠杆作用有限。

  

  马昕告诉健康界,为了实现大病不出县,有些地方给异地就医做了明确规定,要把大多数患者“摁”在当地。而且,大型三甲医院的挂号费也涨到了30块钱。

  不过,马昕说:“经济杠杆限制不了病人。大型三甲医院挂号费30块钱,涨了,但是打车费来回100块钱,患者不在乎30块钱的挂号费。患者宁可自费,也要到外地看病。在上海、杭州一些大医院有些病人是自费的。这侧面说明我们的费用不是很高,病人能够自费得起。而且医院不敢得罪病人,病人可以用脚说话。”

  在马昕看来,患者端的分级诊疗不彰;医疗机构内部也是“同床异梦”。

  “医联体的任务都完成,都上交了,看起来很漂亮。实际上,在上海的医联体当中,很多下级医院的想法跟大医院一样,大医院想做的,小医院也想做,大医院不要的,小医院也不要。”马昕说,此类情况,显然有违分级诊疗的初衷。

  想要划清不同医疗机构的权责界限,避免利益冲突,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孙虹提议,应该由政府出面,通过顶层设计,建立全国性、区域性的医疗体系构架,明确、合理地界定医院之间的责权分配、利益分配、转诊问题。

  

  孙虹认为,公立医院是经济实体,公立医院之间病人的流动、医务人员的帮助,还要建立分配机制,否则相关帮扶不能长久。“任何一个合作体,如果参与合作的成员不能得到他想得到的利益,或者他应有的利益,这个合作永远不会长久。”

  “不要为改革而改革”

  “我们不要一听到为改革而改革,把好的东西改掉了,”孙虹继续说,“好的东西改掉了,换了一个领导又是一套,这样就把以前的工作全部废掉了。”

  实际上,刘玉村2008年就提出了“理性回归”的主张。刘玉村认为,当年我国医疗体系有很多创新,但走过的路未能得到医务人员的普遍理解,没有得到患者多么大的推崇,也没有赢得社会的一致认可。

  “现在我们又说,分级诊疗怎么怎么样。我觉得,回到从前,不就挺好的吗?”刘玉村如是说。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