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人的故事 “协和好人”唐福林教授

  2017年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建校100周年,北京尤迈医学诊所整理出“协和人的故事”,以此表达对协和前辈的敬意。

  【协和人的故事】四十年如一日的“协和好人”唐福林教授

  唐福林教授简介

  唐福林,北京协和医院有杰出贡献的教授之一, 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第五届主任委员,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副总编,中华医学杂志常务编委。1968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疗系。1981年10月获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生院内科学硕士学位,同年分配在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工作。先后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1984年8月至1986年12月在美国加州Scripps Clinic 自身免疫病研究中心学习体液免疫,1991年11月至1992年7月在美国洛杉矶南加州大学医学院进修细胞免疫学。回国后主要从事风湿免疫病自身抗体及其发病机理的研究。内科临床工作40余年,着重于风湿免疫的临床30余年。已培养硕士生7人,博士生12人,博士后2人。发表论著、综述、译文共130余篇,参与编写“风湿病学”、“临床风湿病学”、“中华风湿病学”、“现代内科学”、“中华内科学”、“现代胃肠病学”、“现代急诊医学”、“内科疑难病诊断”、“内科实习医师手册”等十余本书籍的编写。主编《风湿免疫病300个怎么办?》(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分册》和《风湿免疫科医师效率手册》。“抗核抗体谱的研究与推广”和“干燥综合征系列研究”作为主要参加者,分别于1988年和1996年同时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血清学研究和临床应用”获2005年中华医学奖三等奖。获1997年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9年度北京市医药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和2001年度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称号,2005年度北京协和医院优秀员工称号。

  一个医生,40年如一日,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以下回忆几个故事:

  上世纪70年代末,作为协和医院张乃峥教授带领的首批风湿免疫专业研究生,唐福林教授的论文题目起初是“淋巴细胞转化”。但有一次国外的一位风湿病专家到协和交流查房,发现协和不能开展抗可溶性核抗原(ENA)抗体的检测,该教授回国后就写文章嘲笑说,连Sm抗体也不能测定,还能诊断红斑狼疮吗?张乃峥教授对此非常生气,就让唐福林将论文题目改为抗ENA抗体的研究。这意味着作为研究生的唐福林要在一年半的科研时间里自制抗原、建立抗体检测方法和发现阳性患者,谈何容易。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接过了导师指定的题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通过翻看国外的文献,他得知要从小牛的胸腺去提取抗原,但怎样提取,却没有一点细节。他只好在清晨蹬着自行车赶到北京南郊的大红门屠宰场,用冰壶装好刚刚从小牛身上取下的胸腺,转身直奔协和实验室。在张乃峥、董怡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唐福林硬是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成功提取出了ENA(可溶性核抗原),并建立了抗RNP抗体的检测,同时发现了对红斑狼疮极有诊断价值的抗Sm抗体和对诊断干燥综合征有非常意义的抗SSA和SSB抗体。80年代初张乃峥教授破格留下了唐福林,创建了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由此奠定了唐福林在国际、国内风湿免疫学界的地位。这件事留给唐福林的印象实在是太深了,他至今记得导师张乃峥对他说过的话:“科学研究不可能都是阳性结果,不管结果是阳性还是阴性,你都可以写论文,即使是阴性,你也可以告诉别人你所采取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唐福林说:“我的导师张乃峥让我懂得了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做人,做医生也同样如此,必须全心全意,真诚以对。”

  2016年7月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5周年庆祝大会上,中央国家机关工委表彰的优秀党员中,有两位格外引人注目,一位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教授,另一位是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专家唐福林教授。

  “对于唐教授而言,优秀共产党员这份殊荣可以说是实至名归,是对唐教授40余年来为医、为师、为学科带头人的最大肯定。”协和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王迁的话道出了全科同事的心声。

  唐福林,一位平凡又非凡的医学专家。他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的医生,以看病为天职。而患者说:“他不仅是救命恩人,还是给你带来幸福的天使。” 走进唐福林的故事,你会为这位充满仁心的医者所震撼,所感动,所折服,这样的医生,不仅为患者带来福音,更值得我们大家尊敬。

  2015年8月,北京的一位考生在收到北京警察学院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也收到了唐福林教授送来的礼物,一台笔记本电脑。这是唐教授远在美国的一位学生寄给恩师的,唐教授未及拆封就转手送给了那位考生,他说:“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孩子,他考上大学也是值得庆贺的大事,我希望他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连着一段救死扶伤与生生不息的的故事。20多年前,一对年轻夫妇来到协和医院唐大夫的门诊就诊,妻子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如不及时治疗将性命堪忧,并且可能终身不育。身为警察的丈夫恳求唐大夫:“我可以不要孩子,我只要她,希望你能治好她,让她活下去。”

  作为风湿免疫科的医生,唐福林每天都能听到患者祈求的话语,他说自己每听一次就心软一次,也更加坚定了攻克这种医学难题的决心。经过唐教授连续的诊断和治疗,这位患者的情况逐步好转并且稳定下来。在接触的过程中,唐教授得知患者的丈夫是家里的独生子,便用轻松的口吻鼓励她说:“你的病情已经稳定住了,何不争点气给他生个孩子?”唐教授比其他人更能理解因患免疫系统疾病不能生育的患者对于孩子的渴望。

  也许是仁心感动苍天,这位患者后来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孩,让几代单传的家庭不但有了生命的延续,老少三代的家庭生活也更加亲密和谐了。如今,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不但考上了大学,还想跟随父亲的足迹做一名人民警察。唐教授说:“这样的结果让我特别有成就感 ,对于医生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还有一位患者当初来协和看病时已经已经怀有4个月的身孕,因为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肾炎,医生明确给出了终止妊娠的建议。但患者已37岁非常不忍心失去孩子,夫妇两人找到唐福林教授,希望能保住这个孩子。看着他们祈求的目光,唐教授的心立刻软了,他为患者制定了一套详细的治疗方案,并叮嘱患者一周后再来复查。但是,当这位患者再次来医院的时候已经是一年以后了,夫妇二人带来了孩子的照片,他们说,因为唐教授的治疗方案使得病情稳定并逐渐好转,他们决定等到孩子降生后再来找唐教授复诊。如今,这位患者正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陪着自己的孩子一起长大。唐教授说:“我真为他们感到骄傲。”

  还有一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今年带着自己已经两岁的龙凤胎宝贝来看望唐大夫,唐大夫激动地说:“对于医生来说,这就是最好的奖励了!”在唐大夫40多年的从医经历中,这样的例子多得他自己也记不清了,这样的故事就在患者们的口口相传中越传越广,他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送子观音”。唐福林说:“其实生命才是医生工作的基点,医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最重要的就应该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善待。一切的科学研究与治疗方案的选择都应该围绕这个基点来展开。”

  一个医生,40年如一日,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在尽天职的同时,也在用行动诠释什么是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这个医生就是唐福林!

  (说明:文字根据网络内容整理汇编,部分图片转自网络。)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