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育儿】中医食疗系列:小儿鼻窦炎食疗(一)——急性发作期

  有部动画片《猪猪侠》很火,我女儿最喜欢里面的菲菲,片中有另外一个角色,叫做小呆呆,成天挂着一串稠稠的鼻涕,看起来挺可爱的,但是如果被我看到,我首先会怀疑它有鼻-鼻窦炎(下面简称鼻窦炎),扎心了........地球人都知道,鼻窦炎是个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的疾病。这让很多家长头疼,简直就是让人闻风丧胆,有好几个家长在门诊时就曾经对我说过,这病他们都快治到崩溃了,明明看到孩子好转,看到了希望,一个不留神又重新复发了........上文发了关于小儿鼻窦炎家庭推拿的文章后,反应还不错,不少广东师奶妈妈马上问到,有什么食疗啊?别急,今天邓医生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几款比较合适的食疗。(最近拖延症发作,所以发文频率降低了....

  鼻窦炎急性发作期临床症状

  病因病机:

  《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到:“赤气后化,流水不冰,热气大行,介虫不复...........甚则入肺,咳而鼻渊。”鼻窦炎虽然临床症状在鼻,但是其发病却与体内脏腑经络病变有关,主要涉及到肺和脾胃功能失调。一般是因为素体虚弱,受风热之邪袭表犯肺,或受凉受湿,入内郁而化热,导致肺失清肃,邪毒循经上扰,聚于鼻窍,灼伤鼻窦肌膜,鼻窍不利,出现鼻塞,脓涕流而不止;部分患儿因嗜食肥甘厚腻之品,或辛辣香脆之物,致湿热内生,困于脾胃,影响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湿热邪毒循经上扰,停聚窦内而发病。

  主要表现:

  急性发作,鼻塞明显,流稠涕或脓涕,色黄绿多见,头部胀痛,嗅觉减退或丧失。可伴有发热,精神困倦或烦躁,食欲下降,咳嗽,腹泻,流鼻血等症状。

TIPS:

对于规范治疗后仍反复留脓黄涕,鼻塞的小孩,要排除一下是否鼻内有异物,有些幼儿不懂事,玩耍时将纸巾、小粒状的玩具,米粒等放进鼻腔内,引起类似于鼻窦炎的症状,但是异物导致的反复炎症一般只会出现在一侧鼻腔,请耳鼻喉科医生做鼻腔检查就可以排除。

  辛夷鱼头豆腐汤

  材料:

  辛夷5g,生石膏10,豆腐150g,芦根10,鱼头若干重,姜葱若干。

  方法:

  先把鱼头和药材洗干净,把除辛夷外的所有材料放入砂锅内,加入清水约1200-1500ml,煲约1小时,然后放入辛夷,再煮约15分钟即可,加盐调味。小孩喝汤不吃渣,注意鱼骨头。

  汤解:

  本汤是粤菜传统名菜——鱼头豆腐汤的基础上衍生而来,具有清痰热,通鼻窍的作用。汤中君药——辛夷和生石膏,前者疏风通鼻止涕,是治疗鼻炎的要药;后者生石膏,性寒,清热泻火,可清肺胃实火。臣药——芦根,性寒味甘,可清热生津解渴,尤适合热盛伤阴之证。佐药——豆腐,药食一体,性凉,味甘,可生津润燥,清热解毒。使药——鱼头,调和味道,好鲜美~~~~。

  马蹄苡仁绿豆粥

  材料:

  马蹄50g,薏苡仁30g,绿豆30g,大米50g。

  方法:

  马蹄去皮,切粒,然后将所有材料洗干净,加入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然后煲成粥,加入少许盐或白糖均可。

  粥解:

  马蹄、薏苡仁、绿豆和大米相配,共起清热,利湿,解暑,生津,调和脾胃等作用,不仅仅可以用于鼻窦炎发作的患儿,也适合平时容易上火,有肺胃内热的小孩在夏天保健食用 。

  薄荷饮

材料:

桑叶6g, 薄荷5g,芦根10g, 夏枯草10g, 罗汉果1/4个。

  方法:

  洗净所有药材,把除薄荷外的所有材料放入锅内,加入水700ml,煮沸20分钟,然后加入薄荷再煮约5分钟,平时当茶喝。

  汤解:

  本饮料口感好,效果佳,很受小朋友欢迎。君药——薄荷,味辛,性凉,入肺肝经,可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臣药——桑叶和夏枯草,两者相配,可清肺润燥,平肝明目,散结消肿。佐药——芦根,清热生津解渴。使药——罗汉果,清热润肺,滑肠通便。本汤从肺、肝、大肠入手调治,特别适合急性鼻窦炎发作,合并有眼眵(俗称眼屎)多,眼结膜充血,眼干眼痒,夜啼眠差,脾气暴躁,大便干结,口中异味等症状的小孩。

  总结:

  鼻窦炎急性发作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鼻部症状持续12周以上,就会成为慢性鼻窦炎,所以要抓紧时间治疗。由于鼻窦炎急性发作期属于实证热证多见,所以中医用药也多是偏于清热解毒,化痰祛湿类的药物,此类药物不宜多服,应中病即止,也就是说如果症状消失了,就应该停用,改为调理固本的食疗

  专家介绍

  

  邓健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善于运用中医经典理论阐释疾病的病因、病机;擅长使用中医四大经典里的古方治疗儿科常见病和疑难疾病。从事中医儿科门诊工作10年余,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古方新用,中西医结合诊治患儿超过10万人次,疗效显著,副作用小,获得广大家长欢迎。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服务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和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来源:邓健医生)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