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药水不能乱滴!

  市面上的眼药水功能繁多,有缓解视力疲劳的、有去红血丝的、有治眼干眼涩的…几乎人人手里都备上了一小瓶,一难受就滴一下,想瞬间恢复自己明亮的眼神,但是这玩意真不是没事儿就能滴的!

  

  眼药水的5大误区

  1

  只要眼睛不舒服,就能来一滴吗?

  不对症下药,小心适得其反

  我们总是长期盯着手机、电脑,眼睛难免会出现疲劳、干涩、发痒(尤其是佩戴美瞳时)等不适感,在还不了解原因前就乱滴眼药水,是不对的。除疲劳外,引起眼部不适的原因有很多,如感染、过敏等,只有明确病因后选择适当的眼药水才能治疗、缓解症状,反之往往适得其反。

  2

  再好的眼药水也有副作用?

  没错!

  任何一种眼药水,哪怕是什么药物成分都不含的生理盐水,都可能有一定的副作用。因为无论多先进的眼药水,都是“人造”的,它和正常的生理泪液成分还是相差甚远,都会稀释泪液中的有益成分浓度,破坏泪液的生理屏障和防御功能(眼泪中含有很多生物活性成分和电解质,例如溶菌酶就可以抑制结膜囊内细菌的滋生)。

  某些眼药水(如治疗青光眼之 Beta阻断剂)也可能引起全身的副作用,如哮喘、心脏病发作、精神异常等等。因此,点眼药水的次数及点眼药水的时间都须遵照医生的指示。

  3

  滴在黑眼球好还是白眼球好

  都不如滴在这里好!

  点眼药水的正确姿势:先用肥皂把手洗干净,点眼药时,头部尽量向上仰,或平躺下来。将下眼皮向下拉成袋状,将眼药水滴在结膜囊内(不要直接接触到眼睛,有一定距离即可),使眼药水与整个结膜囊的眼组织和角膜组织充分接触(结膜囊内的容积有限,所以一次一滴足矣,不要连续挤出多滴)。

  4

  有完全不含防腐剂的眼药水吗?

  一般瓶装的都含。

  家中常备眼药水没问题,但要是有事没事来一滴,频繁使用就不对了,大部分瓶装眼药水(无防腐剂是单只包装),或多或少,都含有一定量的防腐剂成分。长期使用,这些防腐剂可能对结膜细胞造成损伤,导致泪液分泌不足或成分改变,使得眼睛感觉干涩,即出现干眼症。

  5

  开瓶后,只要是有效期内就可以放心用?

  有效期≠使用期,最好一个月用完。

  眼睛不舒服的时候,随便翻出半瓶眼药水,看看只要在有效期内,就放心使用了?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眼药水开封后继续存放太久,眼药水内的液体就会挥发,药物浓度的随之改变,还有滋生细菌和病原微生物的可能。所以,一旦开封后,最好一个月内用完。

  常见的5类眼药水,不能随便滴

  去红血丝的眼药水

  治标不治本

  去血丝眼药水,只是使用了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迫使毛细血管收缩,暂时压制了红血丝,滴完可能一会就见效,但过会儿就又恢复如初了,压根治标不治本。

  治疗假性近视的眼药水

  只是短时间内能看清楚

  这类眼药水滴完后,很快就会感觉视线突然变清晰了,这归功于一种叫甲基硫斯新斯的明的成分。其用在眼药水里可以收缩睫状肌,能减轻视线模糊、无法对焦等问题(但只是短时间内看近的东西会变清楚)。

  但风险也是存在的,睫状肌受药物的作用被迫继续工作,会导致眼疲劳无法缓解。假性近视的人滥用这类药物,可能会加速近视的发展。

  治干眼症的眼药水

  确诊了再用

  如果你经常感到眼睛疲劳干涩,容易流泪,首先需要通过必要的眼科检查确定是否患有干眼症,再选择使用人工泪液(一种模仿眼泪的眼药水,可以不同程度地缓解眼睛干涩症状,滋润眼睛)。

  对抗炎症的眼药水

  含激素,滴几次几滴要听医生的。

  有部分对抗炎症的眼药水里含有激素成分(地塞米松、倍他米松、强的松、可的松等)。点完后会感觉很舒服。长期使用还可能会导致青光眼和白内障,以及视野损害,严重的话可能会失明。所以此类眼药水,必须要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使用,并且还要定期检查眼压,千万别自己买来乱用。

  抗生素类眼药水

  医生让用才能用!

  抗生素类眼药水(主要成分:四环素、氯霉素、新霉素等。),原则上不能在药店随便买到。若要使用,必须要医生的处方。滥用抗生素,可能会破坏眼部的正常菌群,产生耐药性,等日后真正需要,疗效会大大降低。

  

  冯云大夫在各类角膜病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经验。曾多次参加国际会议,共发表高质量论文十余篇,均刊登在国际SCI收录杂志、国家权威及核心杂志上。

哪些问题可以问冯云大夫

  白内障手术,复杂前节重建,角膜内皮移植术,角膜缘干细胞培养移植术以及角膜移植联合玻璃体切除等。有相关问题可以咨询哦。看看其他患者的问答

  ● 疗效满意度:100%

  态度满意度:100%

  网上帮助患者:1332位

点击这里问专家

关注好大夫在线的四大理由

每篇内容都有知名三甲医院大夫审核,放心!

  编辑是医学生出身,能写会画,把难懂的医学术语变通俗,省心!

  期期图文并茂,语言幽默,看起来开心!

  更有15万名权威专家为您在线答疑,贴心!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