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氏绝活:拯救“拇外翻”15分钟足矣

  还记得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吗?“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擅射的康肃公陈尧咨深深折服。不久前的一天,小编穿上手术服,走进手术室,目睹了手术台上的“卖油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温建民施展“温氏疗法”,在15分钟内完成了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双足拇外翻手术,而且患者术后即可下地。

  

  谢玉来自湖南,患遗传性拇外翻,穿鞋、走路受影响,尤其是一穿高跟鞋,脚就疼得厉害。

  下午两点多,谢玉做完脚部消毒,躺在绿色的手术台上。心电监护护士、巡台护士、助手各就各位。

  1436分,手术开始。

  首先是局麻。温建民在双脚的第一趾和第二趾之间的脚面上,选了一个点,银色的针头无声刺入皮内,稍加推注,迅速将针拔出,又选一个点,“这样环绕第一跖骨一周,横向、纵向推及麻药,可以达到整圈浸润性麻醉。”温建民介绍,局部浸润麻醉常用于足踝部的小范围手术,门道多得很:除了药液浓度要搭配适当,每次注药前要回抽,防止药液进入血管和关节腔;另外,每次进针都要在前一次的麻醉区域内操作,要尽量减少患者痛苦。

  局麻后,分离关节囊。温建民在第一跖趾关节远端内侧,切开一个弧形小口,然后用手迅速有力地掰了几下,目的是松开关节软组织。“这样用力不会掰断吗?”见小编有些担心,温建民调侃道:“我自己有把握啊!手脑并用,熟了就像‘撕纸’一样,把囊组织撕开了。”旁边的助手和护士都笑了。

  他很快在第一跖骨头颈内侧,又选取了第二个切口,接着在第一和第二跖骨头之间,选取第三个切口,又用一把骨膜起子,从切口处深入,左右移动,彻底松解外侧跖骨囊。

  “这个手术特点之一就是小切口,只有1厘米左右,创伤小、不用缝针、减少了感染,并且术后疤痕小,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到。”温建民介绍。

  

  手术的第四步是第一跖骨头内侧骨赘削磨。温建民拿起一柄软轴高速磨钻,电钻的声音在手术室内随即响起。只见温建民将钻头深入到大脚趾关节远端内侧的切口开始磨骨,一旁的助手同时用注射器向切口处喷射生理盐水进行降温冷却。十几秒之后,骨赘已消磨好,温建民又用骨锉锉平粗糙面,使其光滑没有棱角。看看遮挡布后面的患者,她表情平静,跟没事人似的。

  然后用微型锯截骨。和西医不同,“温氏疗法”治疗拇外翻没有关节镜直视。“这一步全凭经验”,助手说,截骨的角度很有讲究,根据病人病情的轻重,截骨线从远端内侧至近端外侧呈15度~30度,从远端背侧至近端跖侧呈5度~10度。不过几秒钟时间,温建民便已经用镊子取出了一块完整的骨头。

  助手告诉小编,这些器材也是“温氏”的。它们都是温建民根据手术特点在厂家直接定做的,有的还申请了专利。典型的就是这个电钻,钻头为螺旋刃口,直径2毫米,都是他不断摸索出来的。

  

  截骨后是中医手法整复,是否能让外翻的拇指归位,全在于温建民这娴熟地一推,一挤,一翻。

  “这么几下就完了?”小编问。“可别小瞧这几下,整个手术的关键点除了前面的截骨之外,就是这一步,需要多年的积累才能掌握好力度和手感。”温建民说,他的很多学生都能做这个手术,但是往往要半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问题多出在这里。

  随后,助手冲洗了关节腔和切口,将碘伏纱布放在切口上,又用四列绷带卷成直径约2厘米的分趾垫,置于第一、二趾蹼间,然后做“8”字形包扎,胶带固定后穿上网袜防止纱布松动脱落。

  “真快啊,我们还没看明白呢”,小编忍不住感慨。“这还是给你们边讲解边做手术,不然更快。”一旁的护士说。

  1450分,手术正式结束。在护士搀扶下,谢玉从手术台上坐起,走下手术台。她说,“我还以为没做完呢,真快啊。”小编看看表,距手术开始将近15分钟。

  “没别的,手熟了就行。”温建民说,手术也是一种艺术,医生要靠直觉,这种直觉是靠长期学习和实践积累出来的。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