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医科普】神奇穴位,指下良药(四)

  痛经

  痛经是指女性月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肢冷等症状。

  痛经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占痛经90%以上,为妇科最常见病症,也称“功能性痛经”,多数患者年龄较轻,原发性痛经与子宫痉挛性收缩、经血排出不畅有关;继发性痛经是盆腔器质性疾病所致,多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病等有关。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凡经来腹痛,在经后痛,则为气血虚弱;经前痛,则为气血凝滞。若因气滞血者,则多胀满;因血滞气者,则多疼痛。更当审其凝滞作胀痛之故,或因虚,因实,或因寒,因热而分治之也”。故痛经的中医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行经期间受到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冲任郁阻或寒凝经脉,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以致“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治则以调理冲任和气血为主,疏肝理气、温经化瘀、补肾养血,以补虚泻实为要。

  调理方法

  1. 起居调护:注意休息,保证睡眠,不熬夜;注意经期保暖;饮食避免生冷寒凉、辛辣刺激;保持精神愉悦、情绪稳定。

  2. 穴位调理:

  取穴:关元、合谷、地机、三阴交。

  位置:如图所示。

  图1:

  图2:

  图3:

  图4: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肚脐下4横指处)。

  合谷:在手背,第1、第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拇、食指并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

  地机: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胫骨内侧髁下凹陷处4横指处)。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内踝尖直上4横指处取穴)。

  手法

  关元:手指指腹按揉或掌擦法,每次3-5分钟,以腹部皮肤温热感为宜。经前一周开始,每日一次。

  合谷:用拇指指腹按揉穴位,每次3分钟,以穴位酸胀为度,经前一周开始,每日一次。

  地机:用拇指按揉或指推法,每次3-5分钟,以穴位酸胀为度,经前一周开始,每日一次。

  三阴交:用拇指点按或按揉,每次3-5分钟,以穴位酸胀为度。经前一周开始,每日一次。

  以上穴位除关元穴,其他均为双侧对称,左右各一。穴位按压手法一般可从经前一周开始至痛经缓解或经期结束。

  3.艾灸或热敷:伴有腹部寒冷、腰膝酸软者,关元穴和腰骶部可做艾灸或热敷,每次10-15分钟,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经前一周开始,每日一次。

  注意事项:艾灸时,注意操作安全,避免烧烫伤,注意室内通风。

  解析

  关元:为任脉腧穴,足三阴与任脉之交会穴。具有温经散寒、调血暖宫、补益元气的作用。善治虚弱之症。

  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有通经活络、行气开窍、镇静安神之效。为行气止痛的要穴。

  地机:为足太阴脾经腧穴。足太阴经之郄穴。善治急性痛症,主治月经不调,痛经。

  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腧穴。肝脾肾三条阴经交会穴。具有疏下焦、理肝肾、通气滞、调血室之功。为妇科疾病常用穴。

文/针灸科 刘莉莉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