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C
A
E D
医术人生
l
I
C
访谈
不久前,有着“中国医疗界权威门户”和“中国第一医疗智库”之称的国内最大的医疗卫生网络传媒——健康界采访了美国医学科学院国际院士、我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励建安教授。且跟随下面的采访画面一起来看看吧!
点击以上视频,来聆听励建安教授的康复梦~
励建安的康复梦
为了实现一个既技术又人文的康复梦,励建安在医生和院长之外,又担任了设计师。他要用“三条腿走路”,让康复后继有业、后继有人。
一如既往,每周二上午八点,励建安教授都要进行长约3个小时的临床查房;不同寻常,此次会诊的地点改在了会议室,且多了6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前来培训的康复医学工作者。
人群之前,是此次查房的主导者——励建安教授。六十多个白大褂对着一个患者,谁都会紧张。欣慰的是,有励建安在。
“不用紧张,他们都是来学习相关疾病知识的,不用怕。”直言来意的表达,总能第一时间抚慰患者的不安。“医生既要治病,也要疗心,”转过身,励建安对学生说起诊疗中的原则,“你们与患者之间,不能存在有棱角的桌子等障碍,要时时刻刻体现平等和尊重。”
与对患者真情流露和对医生谆谆教导相对应的,是他那摞起来几乎可成一本书的头衔——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前任主席、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分会主委、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
他的行事之道却从未改变:平视见患者,低头见学问,仰望前辈和未来。
作为中国康复事业的布道者,康复在中国的落地和开枝散叶,处处蕴含了励建安的栽种和培土,然而他并不满足于繁花开遍中国版图,而是追求中国康复事业在世界范围内的一枝独秀。
励建安教授为患者查体
瞄准世界难题:肿瘤康复
从误解到正解,缺乏的是点睛之人。一般认为,医学的目的是为了治愈,但在不能治愈的时候,医学的用武之地在哪里?
“改善和恢复功能。”坚持着对患者负责的原则,励建安用康复的本真来回答医学的作用。
自2009年,国务院在国际范围内第一次提出“防治康”三结合的医改政策,康复的重要性被提高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励建安仿佛看到自己长久以来的康复梦,逐渐孵育待哺。
“对康复事业,我有个既技术又人文的梦想——肿瘤康复和康养融合。” 谈起自己的梦想,励建安目光灼灼,嘴角不自觉的上扬起来。
一般而言在患者确诊为肿瘤之后,医生除了为其立一个时间的沙漏外,便是进行手术、放疗和化疗。“但若疾病仍在,医生该如何全力以赴而不是尽力而为?”励建安自问,随后给出一个深思熟虑后的答案,“让患者活到预期寿命。”
目前的肿瘤康复有两条路,第一条是针对肿瘤以及肿瘤相关手术等带来的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如瘫痪康复、疼痛康复等,美国和其他国家已经在做;第二条是针对延长患者寿命的康养计划,这条路是励建安的独创。
目前对肿瘤的治疗,医学界也有误区。励建安介绍,目前,只把肿瘤当做单一组织或器官的疾病,但肿瘤的发病原因已被公认是基因突变。“既然是基因问题,它就一定是全身性的问题,因为基因是全身分布的。”阐明发现后,励建安话锋一转,又道出基因治疗还处在探索阶段的现实。
仿佛走入无解的黑洞之时,励建安的手在桌子上点了一下,“幸好我们已经知道诱发肿瘤的原因。”
励建安所说的诱因,已被世界公认,归纳起来有四大方面:污染、行为习惯、心理、营养。单拿出一个方面,都是社会性的难题,而统一起来,励建安却想到了祛除的办法:在没有污染的三四线城市建立康复场所,通过吃当地生产的食物,对患者进行滋补和调理,同时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找到水源,只待挖井。说到这儿,励建安松了一口气,仿佛将这四个重要诱因拿掉,对患者的生命有了交代,从而卸下了他的一副重担。
人才积累的运筹帷幄
打胜
仗的关键在于人才。
“人的成长是最慢的,所以必须从小、从早开始进行培养。”总结自己走上国际舞台最高点的原因,励建安回忆起在苏北建设兵团抢收小麦的经历:年轻人,一垄地,太阳雨,争分夺秒,前路漫漫……
他认为这满足对人成长需要培植的三大要素:第一是好奇心,保持旺盛的永远的对未知的探索,有机会创造和思索;第二个是意志力,遇到困难后,目标明确,坚持到底;第三个是宽容,必须有胸怀,团结大多数人跟你一起去奋斗。
在他看来,作为学科带头人,需要有远见还需要有沟通的能力。“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取决于你的高度,而是在于你身后的团队。”对于团队的培养,励建安既把握住微观又把握住宏观。
谈到自己的科室连续4年全国排名第一时,励建安讲到成为国际标杆医院的经验,以身作则之外,第一条就是不惜代价地招人,扩大队伍。
所谓不惜代价,就是牺牲一段时间的经济力,哪怕牺牲奖金,也要把人聚集起来。现在,科室加起来有二十多个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十二个治疗师,还有十几个高级职称的医生。
作为康复中心主任,励建安的小目标显然已经完成。不过,想要成为中国康复医学的布道者,又该如何把握?“我国治疗师的缺口在三十万以上,我们不能等十五年、二十年才等到受过高等学历教育的人上来。”如盖楼,工期将近,不能偷工减料,不能止步不前,不能修改图纸,那么只能增派人手!
“人的培养需要很长的时间,不可能拔苗助长,”康复医学高速发展的现在,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对励建安来说是当务之急。
为此,励建安想到的是“三条腿走路”。
第一条是长远之计——抓学历教育,促使更多的院校发展康复治疗和康复医学相关的专业。“扎实但是缓慢。”励建安如此评价,“学历教育一年培养一、两万人,我国治疗师的缺口在三十万以上,我们不能等十五年、二十年才等到受过高等学历教育的人来工作。”
所以有了第二条腿,康复专业人员规培,包括医师、治疗师、护士。“现在全国都在做,逐步建立康复专业队伍的毕业后教育体系。”
第三条腿是短平快的方法——推行临床医务人员康复医学能力的培训。励建安坦言,如今,临床-康复一体化的大潮已经涌现,许多临床科室都在发展专科康复治疗,特别是早期康复。许多二级医院 在转型为康复医院。因此要推行各专科医生和护士康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从而推进临床-康复一体化的进程。
说到自己在推动康复事业中的贡献,励建安说:“我愿意做连通中国与国际康复医疗的桥梁。”让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业,后继有人。
责任编辑 / 周宁人
来源 / 健康界
作者 / 索思 邵彦超
江苏省人民医院网媒工作科出品
点
谢谢你的阅读,欢迎转发与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