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科普】关注食品安全 严防“病从口入”

  过去30年,中国从食品短缺发展到基本解决温饱,是一个很大的飞跃。但如今,发展中的我国却面临不少食品安全问题,其中,食源性疾病危害最大。

  

  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或中毒性的一类疾病。盛夏来临,食源性疾病中最受关注的当属细菌性食物中毒。

  盛夏来临,食源性疾病中最受关注的当属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多种细菌引起的胃肠道感染及中毒,并通过消化道传播。在学校、家庭等聚集性发病不少见。夏季气温高,易于细菌在食物中大量繁殖,进食剩饭剩菜或加工不彻底的食物时常因吞入了大量的细菌或毒素而发病。

  此外,在夏季为解暑降温大家喜食生冷食物,食物中常常有细菌残留从而引起感染,尤其是青年人常常在外就餐,包括大排档、小餐馆等,被感染的风险更高。

  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有哪些?

  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众多,包括沙门菌、志贺菌、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大肠埃希菌、产气荚膜梭菌、弯曲菌、变形杆菌、肉毒杆菌等。

  

  各种食物中毒的潜伏期均较短,最短1-3小时即可发病,长者也多不超过72小时。

  一般起病急,突发腹痛,腹痛常位于上中腹部,继而很快腹泻,便次数多少不等,每日数次至十余次,大便多为稀糊状便、水样便,便中可有粘液、脓血。

  病人常伴恶心、呕吐。感染病人多数有发热,体温38℃-40℃,可有畏寒、寒颤,呕吐严重或腹泻时,可出现口渴、精神差、口唇干燥、皮肤弹性差等脱水症状,甚至发生休克。

  还有一些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胃肠道反应不明显,而主要引起一些神经症状,如肉毒杆菌常引起头痛、头晕、肢体乏力、视物模糊、吞咽困难、言语困难,甚至呼吸困难等。

  

  细菌性食物中毒病程短,恢复快,如果治疗及时预后多良好,不会留下后遗症。如果有在外就餐史或不洁饮食时,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具有肠道门诊的医院诊治。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治疗

  

  严防“病从口入”

  

  夏季细菌性食物中毒高发,要严防病从口入。注重食物的加工过程,到正规的餐馆就餐,不食变质食物,注意饭前便后洗手,从而减少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机会。

  

  学科介绍--感染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是以感染疑难重症病例的病原检测、诊治和研究为特色的专业团队,医疗、教学、科研全面发展,2014年成功获得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资助。近年来,在中国医院学科影响力排行榜多次取得前十位的成绩。

  

  

  专家:高燕

  出诊时间:每周二、四上午

  专家:陈美芳

  出诊时间:每周一上午,周二、四下午

  普通门诊

  出诊时间:全年24小时

  感染科出诊地点

  北大人民医院西直门院区发热门诊

  

  小编:无言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