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嘌醇使用手册:2 项方法+ 7 大注意

  别嘌醇(Allopurinol),又称别嘌呤醇,是最早上市的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属于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原药及其代谢产物均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使次黄嘌呤及黄嘌呤不能转化为尿酸,抑制尿酸合成。别嘌呤醇分静脉制剂与口服制剂,国内仅有口服制剂。

  药物代谢

  1. 口服由胃肠道吸收完全,经肝脏代谢,约 70% 代谢为有活性的氧嘌呤醇。

  2. 口服后 2~6 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别嘌醇半衰期为 1~3 小时,活性代谢产物氧嘌呤醇半衰期为 12~30 小时,肾功能减退者明显延长。

  3. 药物 70% 以代谢物、10% 以原形或在体内氧化生成易溶于水的异黄嘌呤形式由肾脏排出。

  4. 一般服药 24 小时,血尿酸开始下降,2~4 周下降最明显。

  使用方法

  1. 成人

  (1)痛风:常用初次剂量 50 mg,每日 1~2 次口服,每周可递增 50~100 mg,常用剂量 200~400 mg,2~3 次/日; 严重痛风者每日可用至 600 mg。维持量成人每次 100~200 mg,每日 2~3 次。

  在血尿酸水平未达标(360umol/L 或 6 mg/dl,其中对于有痛风发作的患者目标为 5 mg/dl 或 300μmol/L)之前每 2~5 周复查调整治疗;达标后至少每半年复查尿酸、肝肾功。

  (2)化疗相关的高尿酸血症:充分水化的前提下,化疗前 1~2 天前开始使用别嘌醇,持续使用至化疗结束后 3~7 天。常用剂量 600 mg,每日 3 次。

  2. 儿童

  化疗相关的高尿酸血症:使用方法同成人,剂量 6 岁以内每次 50 mg,每日 1~3 次;6~10 岁,每次 100 mg,每日 1~3 次。或按照公斤体重每日 8 mg/kg/d,分 3 次服用,最大剂量不超过 600 mg/d。

  注意事项

  1. 禁忌使用

  对别嘌醇过敏、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明显血细胞低下者、孕妇、有可能怀孕的女性以及哺乳期女性禁用。

  2. 小剂量起始

  可以减少早期治疗开始时的烧灼感,也可以规避严重的别嘌醇相关超敏反应。用药初期可能因为血尿酸转移性增多而诱发急性关节炎发作,此时可加用小剂量秋水仙碱

  3. 最小有效剂量治疗

  别嘌醇严重不良反应与所用剂量相关,当使用小剂量能够使血尿酸达标时,尽可能不增加剂量。

  4. 肾功能下降时的剂量调整

  如 Ccr<60 mL/min 时,别嘌醇应减量,推荐剂量为 50~100 mg/d,Ccr<15 mL/min 时禁用。

  5. 监测不良反应

  包括胃肠道、皮疹、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

  6. 监测别嘌醇的超敏反应

  主要发生在最初使用的几个月内,最常见的是剥脱性皮炎,使用噻嗪类利尿剂及肾功能不全是超敏反应的危险因素。超敏反应比较严重的有 Stevens-Johaon 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系统性疾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脉管炎以及主要器官的疾病),文献报道死亡率达 20%~25%。

  7. HLA-B*5801 与超敏反应

  白细胞相关抗原 HLA-B*5801 与别嘌醇超敏反应密切相关,有条件时在用药前先进性基因检测。但并非所有 HLA-B*5801 阳性者都会出现皮肤不良反应,也并非 HLA-B*5801 阴性就一定无过敏反应。

  别嘌醇所致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约为 2%~5%,只有大约 1% 的患者会转变为重症药疹,在临床中没有必要过多担忧严重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而放弃使用别嘌醇这一廉价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出现皮肤不良反应,若早期发现皮疹后立即停药则预后很好,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应叮嘱患者一旦出现皮疹应立即停药。

  引起别嘌醇超敏反应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年龄>60 岁、起始剂量大于 100 mg/d、肾脏或心血管并存病、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方式,其中最后两项危险因素可显著提高别嘌醇超敏反应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痛风知识扩展:

  编辑:于昉

  投稿及合作:yuf@dxy.cn

  题图:视觉中国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Z]. 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 2013.

  2. 新编药物学(第 17 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3. 内分泌代谢病学(第 3 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4. Yang CY, Chen CH, Deng ST, et al. Allopurinol Use and Risk of Fatal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s: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Taiwan[J].JAMA Intern Med,2015,175(9):1550-7.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