痣、医学和选美小姐

  最近,一个绰号「巧克力曲奇」的姑娘参加了环球小姐的试镜。

  滑动看图

  →→

  可能会有人对她的痣感到不适

  但我觉得,她的笑容很美

  

  「巧克力曲奇」的绰号来源于姑娘身上面积超过 30% 的色素痣,虽然满身的痣让她自幼被同龄人孤立,但这个很棒的姑娘选择了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大方向大家展示自己。

  大多数人身上难免也会有大大小小的痣。在整形外科,常有人问我「这痣能不能切掉?」还有人向我抱怨「小的时候身上没痣,现在却慢慢冒多了。」对许多爱美人士来说,脸上的任何一颗小痣都是难以忍受的。

  痣从哪来,要「到哪去」?

  我们身上为什么会有痣,痣会遗传吗?

  为什么会有痣

  我们皮肤的颜色来自于表皮层中的黑色素细胞。正常的情况下,这些细胞会均匀分布在表皮中,利用自身合成的黑色素吸收阻挡紫外线,以防其对真皮层造成损害。

  但在一些特殊因素作用下,黑色素细胞选择抱团取暖、并且大量合成黑色素,就成了痣细胞,团聚在一起的痣细胞称为细胞巢。

  为了营养这些抱团取暖的小家伙,血管、淋巴管这些配套设施也要随之增生,肉眼看上去表现出成片分布,或平坦或凸起的色素痣。

  痣会遗传吗

  先天性黑痣并没有遗传倾向,具体发病原因尚无定论。有意思的是,有些同卵双胞胎(基因完全一致),一个患有先天性巨痣,另一个则完全没有。

  色素痣分哪几类

  一般来说,依据痣细胞巢的分布位置,可将黑色素痣分为以下几类:

  如果黑痣巨大(大于 144 cm2)或多发、密布于全身,且出生时就有,则称为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简称巨痣。有一些巨痣不仅面积巨大,还长有粗壮的毛发、皮肤表面十分粗糙,形似兽皮,称为兽皮痣。

  黑色素痣一般仅仅造成外观的难看,没有特别的危害。但是一些不良刺激,比如频繁摩擦、刺伤和化学腐蚀都可能引发色素痣恶变,造成恶性程度很高的黑色素瘤。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种类的色素痣,比如《水浒传》中的青面兽杨志,他脸上有一块大面积的青黑色胎记。这叫太田痣,一般只长在一侧面部的眼周、额头、太阳穴和脸颊。颜色呈深蓝色至灰色。

  大多色素痣是一种含黑色素的痣细胞所组成的良性皮肤肿瘤,但有少数可能恶变成为黑色素瘤。当色素痣有体积增大,颜色加深,出血或发炎,破溃或生长加快等现象时,有可能是恶变的征兆。

  痣要怎么治?

  痣的治疗要根据具体大小、色素深浅、细胞巢深度等众多因素综合参考,一般来说主要由以下几个大类:

  外科切除:

  1.对于比较小且色素太浓、细胞巢位置很深的痣,切除后美容缝合不失为最优解。

  2.一些位置比较刁钻,术后可能会影响面部五官位置的痣,则可以切除后用局部皮瓣转移进行修复,虽然延长了手术刀口,但是保证了五官不被拉歪。

  3.有些黑痣面积较大则可分次切除,一次先切掉一半,待周围正常皮肤会适当延展,为下次手术彻底切除创造条件。

  4.有些痣大到分次切除也难以切干净,则要切除后植皮修复。然而所取的皮肤来自病人自身,这无异于「拆东墙补西墙,术后疤痕会比较大。如果痣在双手,单纯植皮容易影响肌腱活动,还需要游离皮瓣移植,保护肌腱和腱鞘。

  5.一些比较大的痣,切除前我们先在周围皮下埋置扩张器,通过 3 个月的缓慢注射扩张,将周围正常皮肤扩大,这样多出的皮肤就能够从容修复切除黑痣后留下的缺损。

  6.有些面积过于巨大的痣,无法彻底植皮修复,则往往选择性切除一些最影响外观、最容易受到摩擦的部分。比如面部、脖颈、腰部及手足等部位,然后用植皮/局部皮瓣/扩张器/皮瓣加以修复。

  激光治疗:

  对于色素不浓重、细胞巢位置很浅的黑色素痣可以尝试激光治疗,将黑色素颗粒摧毁从而达到淡化色素痣的目的。同时也是太田痣的标准治疗方法。

  其他治疗:

  化学剥脱和机械磨削的治疗方法也可以治疗巨痣。通过化学腐蚀或者机械磨削的方法将含有痣细胞巢的皮肤毁损后再用邮票植皮的方法促进创面愈合,虽然同样是植皮,但是能相对节省皮源。

  还有一些色素位置较深的巨痣,痣细胞全部存在于真皮层内,表皮层基本正常。这种情况还可以采用反取皮的方法治疗。也就是把黑痣彻底切除后,将黑痣的表皮留下,回植到创面。

  有些痣,不得不面对

  痣的治疗方法很多,当前的人类医学对面积较小的色素痣尚能应对自如,然而巨痣的治疗则损伤很大,有些面积特别大的则只能选择性部分切除。

  医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征服了许多过去无望治愈的疾病,但仍有许多无力解决的遗憾。如果像新闻中的姑娘那样,全身色素痣的面积超过 30%,还均匀分布在全身上下,即使是最高明的医生也会感觉束手无策。

  这时候,或许这个姑娘最需要的,是一份来自内心的悦纳和自信,以及来自社会的接纳和平等对待。(责任编辑:单人加)

  图片来源:

  丁香园论坛(感谢铁杆战友「曾向红大夫提供案例图片作者提供

  参考文献:

  1.王炜. 整形外科学[J]. 1999.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