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赵亚楠(实习)
采访专家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风湿科·韦尼医生
来源 | 搜狐健康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言:“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7月22日,大暑至。
大暑物候
中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大暑习俗
送大暑船
大暑时节,送大暑船是浙江椒江区葭芷街道一带的传统习俗。据说在清同治年间,此地常有病疫流行,大暑时节病疫就更为严重,人们以为是五位凶神所致,于是在江边建了五圣庙,在大暑节这一天,用特制的木船将供品送至椒江口外,以送走瘟疫,祈求身体健康。
吃荔枝
在大暑节那天福建莆田人家有吃荔枝习俗,叫做“过大暑”。邑人宋比玉的《荔枝食谱》中载:“采摘荔枝要含露采摘,并浸在冷泉中,食时最好盛在白色的瓷盆上,红白相映,更能衬出荔枝色彩的娇艳;晚间,浴罢,新月照人,是吠荔枝的最好时间。”
赶花街
彝族传统节日“赶花街”一年两次,流行于云南峨山、新平、双柏一带。第一次在农历六月廿三、廿四;第二次在农历七月十四、十五。节日期间,当地彝族汇集到三县交界的大西大山上,交流物资,并进行歌舞活动,青年男女还可借机相互结识,常通宵达旦。相传赶花街可使庄稼茂盛,颗粒饱满。
大暑养生
大暑正值“三伏”,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雷雨天气最多的节气。酷热加湿重,大暑时节愈加闷热潮湿,形成了熬人的“桑拿天”。大暑养生重点在于祛湿和养心,祛湿除烦缓解憋闷感,养心除烦缓解憋闷感。
大暑祛湿
在中医学中,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重浊黏滞,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大暑时节人们易受湿热邪毒侵袭,人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脘胀满、肢体困重等现象。
中医理论认为祛湿当给邪以出路,多通过发汗和通利大小便的方法祛湿。夏季炎热,人体汗出较其他季节多,这是人体对环境变化作出的正常反应,也可看作是人体对气血阴阳平衡的自主调节,是人体自主祛除体内湿邪的一种方式。因此,不应该刻意制止出汗,如长时间吹空调风扇,贪食生冷、汗出后即可洗冷水浴等。但汗出也不是越多越好,若汗出过多,容易耗伤阳气,造成对体内湿邪运化能力下降,反而加重湿邪,出现疲乏无力,头晕困倦等症状。因此,汗出应有度,以全身微微汗出为宜,同时切莫汗出当风,贪图生冷。如果汗出较多,当及时增加饮水量。
饮食方面,宜多吃燥湿健脾、益气养阴的食物。可适当吃点苦瓜、苦菜等苦味食物,中医理论认为“苦能燥湿”,上述食物不仅可以燥湿,还清热祛火、清心除烦,对湿邪化热导致烦躁、易怒有治疗作用。也可适量泡些花茶,花茶芳香,中医理论认为“芳香化湿”,茶还可通利小便,使湿邪随小便而排出体外。
大暑养心
中医中,季节和五行五脏是对应的,夏季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大暑气温过高本来就容易使人烦躁,精神紧张,心理、情绪波动起伏,加上高温使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对于有冠心病、高血压的患者容易加重病情,导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故以“养心”为重。
大暑“养心”首先要做到让心静下来,而听悠扬的音乐、看优美的图画,或钓鱼、打太极拳等缓慢运动,都有利于调节精神、保持心情舒畅。此外要有充足的睡眠,作息上符合当季需要。愉悦的心情是夏天养生的良药。
饮食方面,喝粥可以养心。大暑适宜喝荷叶绿豆粥、薏米百合粥、菊花粥,不仅益气生津,还可清热消暑、清心除烦,老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的人,熬粥时还可以放些淮山药、茯苓等,健脾胃的效果会更好。
专家介绍:韦尼,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风湿病科主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及北京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