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丨抢救日本友人佐佐木昇平先生

  在上一期“讲述”栏目,我院87岁的骨科老专家、首批江苏省援桑医疗队人员戴传孝教授走进演播室,回顾讲述一下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参加江苏省首批援桑给巴尔医疗队的经过。本期“讲述”,我们特别邀请了我院神经外科老专家、80岁高龄的吴幼章教授,和我们讲述了他在37年前,参加抢救日本人士佐佐木昇平先生脑溢血的一段往事。这是怎样的一段特殊的经历?快和仁医君一起来听一听吧!

  文字、讲述 | 吴幼章教授(80岁)

  点击音频来听听他的讲述

  

  回想起37年前

  抢救日本人士佐佐木昇平先生脑溢血

  获得成功的经过

  至今仍记忆犹新

——吴幼章

  那天早上到病房不久,侯金镐主任要我去为一位外宾做脑血管造影检查。他说,一名日本名古屋文具行业旅行的团成员,昏迷在宾馆卧室卫生间内,已经送到我院外宾病房抢救。

  经神经内、外科主任会诊后,认为高血压脑出血的可能性很大,需要经脑血管造影诊断和定位。因为,当时我院还没有CT设备。

  当时在国内,限于设备和条件,脑血管造影都是在局麻下,直接穿刺颈动脉,并且手工快速推注造影后摄片,常常容易失败或者需要多次反复进行。这次我为佐佐木昇平先生脑血管造影一次顺利成功,并且确定是大脑左侧基底节区占位,脑受压严重,颅内压力高。

  

  经请军区总院脑外科刘承基主任,南京脑科医院神经内科邓荣昆主任会诊后,决定开颅手术,清除血肿。

  由于当时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多数是由神经内科保守治疗,因此有关手术的疗效和风险,需要和家属充分的沟通,经过旅行团负责人,和在日本的佐佐木夫人联系后,家属表示相信中国医生,按照中国医生的意见办。

  我医院洪克永书记、汤承禧院长,对抢救工作非常重视,积极协调,决定由侯金镐、刘承基和我三个人为外宾进行手术。术中定位精准,顺利地清除了血肿,彻底止血,同时发现血肿已经破入脑室,进行了脑室冲洗,并且做了脑室引流。最后去除骨瓣减压。手术顺利,历时一个多小时。

  

  我院专家为日本友人联合会诊

  经请军区总院脑外科刘承基主任,南京脑科医院神经内科邓荣昆主任会诊后,决定开颅手术,清除血肿。

  由于当时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多数是由神经内科保守治疗,因此有关手术的疗效和风险,需要和家属充分的沟通,经过旅行团负责人,和在日本的佐佐木夫人联系后,家属表示相信中国医生,按照中国医生的意见办。

  我院洪克永书记、汤承禧院长,对抢救工作非常重视,积极协调,决定由侯金镐、刘承基和我三个人为外宾进行手术。

  术中定位精准,顺利地清除了血肿,彻底止血,同时发现血肿已经破入脑室,进行了脑室冲洗,并且做了脑室引流。最后去除骨瓣减压。手术顺利,历时一个多小时。

  

  几天后气管切开处分泌物增多,呼吸道感染明显,又出现肾功能不全,皮肤出现药疹等并发症。

  经小组医生护士日以继夜诊疗和护理,并采取了正确的措施,并发症得到及时的控制。在这个期间,还邀请了不久前从日本回苏州从医的神经外科专家杜子威教授来院会诊。

  手术后第六天病人逐渐清醒,能听懂他夫人的讲话。术后三周,病人右手可以掀起被子,右下肢能伸屈。术后两个多月病人完全清醒,但是讲话仍不流利,还不能够行走,家属希望回日本康复治疗。

  

  他们在日本已联系好离住家比较近的名古屋第二红十字医院,而且该院的康复治疗有一定的特色。由于病人气管切开,卧床不起等,家属请求我方能派医生、护士护送回国。

  根据病人当时的情况,同意家属的要求,病人可以回日本康复治疗,并由我和护理部的虞文源主任一同顺利地、安全地护送病人到达日本名古屋第二红十字医院。

  这次抢救佐佐木昇平先生脑溢血的成功,是省、市领导的关照,院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协调院内外技术专家的力量,抢救小组成员日以继夜医护的结果。佐佐木夫人说,开始接到佐佐木病危通知电话后,已做好最坏的准备来中国的,而现在看到丈夫得救了,是中国人民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他向医院领导和医护人员再三鞠躬致谢。病人的儿子佐佐木章夫和日本名古屋文具业旅行团代表,专门向省政府、省卫生厅、省旅游局、中国民航等部门表示深切感谢,对中国医护人员高超的医术,表示十分钦佩。

  中国人民抢救佐佐木昇平先生脑溢血获得成功的消息,传到了他的家乡日本,爱知县仲谷知事和名古屋木山市长,向正在日本访问的华国锋总理深表谢意。同时分别向江苏省惠浴宇省长和南京市革委会储江主任发来感谢电。

  名古屋各大报纸头版也刊载了我们抢救佐佐木昇平先生脑溢血获得成功的消息。为弘扬中日人民友好,产生广泛影响。

  

  录制前一起审阅文稿

  

  编辑 | 周宁人

  文字、讲述 | 吴幼章

  摄影 | 郎琪

  排版丨褚泽群

  音频制作丨宋显帅(实习)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