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曾经还有追剧到深夜的姑娘凌晨2点来华山医院,非要看痘痘,急诊值班医生听到她的诉求,又好气又好笑,费了不少口舌给那位姑娘解释急诊不看痘痘,才把姑娘劝回家。
作者 | 丹萌
来源 | “医学界”微信号
7月19日晚上7点,一位大面积荨麻疹的女生走进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下称华山医院)的急诊皮肤科诊室。
“最近3个星期内打过针、吃过药吗?”皮肤科主治医师黄淳韵问她。
“打过狂犬病疫苗。”
“基本可以确定是狂犬病疫苗引起的过敏。”黄淳韵边开药边向她讲解:虽然并不常见,但确实时不时会有人用狂犬病疫苗引起过敏性休克的事件发生。
她建议患者入院,以免在家中休克,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一名刚接诊过的男性患者取完了药,回到诊间,此刻正站在女生身后。
“这么严重?过敏还要住院啊?”女生不断嘀咕道。
就在这时,站在她身后的男子突然晃动了一下身体,径直倒向了她。
她尖叫了一声,吓得哭了出来。
“过敏性休克了。”黄医生说了一句,甩下姑娘的病历本就跑出诊室,叫人来帮忙。
“其实皮肤科急诊,最主要的就是防止遇到过敏性休克的病人。”黄医生后来对我说,“但像今天这样在诊室前发生过敏性休克的病人我也就遇到过几例。”
绝大多数是痒了好几天的皮炎和荨麻疹
夏季是皮肤病的高发季节,华山医院又是国内为数不多有急诊皮肤科的医院,“慕名”前来的患者熙熙攘攘。
7月份的数据显示,华山医院周日皮肤科(仅有急诊)挂号人数达到了223,黄淳韵在“小夜班”(16:30–22:00)期间就接诊了74名病人。
尤其是晚上7、8点的时候,一大波刚下班或吃完晚饭的患者涌入华山医院急诊皮肤科,黄淳韵几乎以不到3分钟一个病人的速度看诊,候诊人数仍然没有间断。
(我在一旁记录的部分笔记)
而这其中真正需要看急诊的(过敏急性期发作、重症药疹、过敏性休克、复杂的结缔组织病、或是伴有内科合并症的皮肤科疾病)不足一半,绝大多数患者都是痒了好几天的皮炎或荨麻疹。
据说,曾经还有追剧到深夜的姑娘凌晨2点来华山医院,非要看痘痘,急诊值班医生听到她的诉求,又好气又好笑,费了不少口舌给那位姑娘解释急诊不看痘痘,才把姑娘劝回家。
“药继续吃,号拿去退了吧”
“我们也会跟预检台说,有一些患者不要让挂急诊,但他们根本拦不住这些想看急诊的患者。”急诊神经内科主治医师曹文杰说。
华山医院将急诊神经内科从急诊内科分出来,在全国也不多见。但即使在分出来之后,今年7月,华山医院急诊内科的日平均挂号数依然达到220–250人次,急诊神经内科的就诊量也有60-70人次/天。
就在昨天下午,有位老太太在别的医院看完头晕,效果不好,想来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因为门诊候诊时间太长,跑来急诊,想图个方便快捷;
还有个小男生挂完号,进到诊室,说自己“昨天来看过头晕,吃了药,觉得今天还是晕,就想再来看看。”曹文杰直接告诉他“药继续吃,号拿去退了吧。”
“夏天患者确实会多一点,很多是眩晕,但大多数不用特殊治疗,真正脑梗、脑出血、或是有其他急诊需求的患者每天不超过10个。”说起这句话,曹文杰显得很是无奈。
急诊,谁急谁先看
“我先跟你讲一下,你这个病,不应该在急诊看,要去挂门诊,我们急诊没有什么药。”一个晚上,黄淳韵重复了这句话很多次。
有的患者不理解:“可是,我下班了,门诊也下班了呀。”
在他们心里,急诊大概就是个门诊的“备胎”——医院24小时开着,就该24小时能看病,没有门诊了,自然挂急诊。
她只能一遍又一遍向患者解释急诊和门诊的区别:急诊主要是对急症进行处理,对症治疗为主,能做的检查、能开的药都是“应急”的,选择范围非常有限。
有的患者听得似懂非懂,点点头走了,有的患者却依旧困惑。
黄淳韵将那个过敏性休克的男子推走的时候,我本想追上去看看施救过程,却被一个老人拦住,老人问我,就一个医生,哪能还跑特啦?(怎么还跑掉了?)我吊了3天水了,吊一次要好几个小时,再不给我看,我要赶不上回家的车了呀。
我本不该开口的,但奈何老人一直追问我,不得不应答:那个病人都晕倒了,明显情况更紧急,您稍微等等,医生处理好了就会回来了。
阿姨,这里是急诊,谁急谁先看啊。
版权申明 | 本文原创 欢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