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医健教】儿童自尊和情感亲密性的培养

  儿童自尊和情感亲密性的培养

  安医健教

  

  当你和爱侣迎接新生儿进入你们的生活,孩子也做出回应,这时,你们就把他带到了社会生活中。在童年期的各个发展阶段,是父母亲首先同孩子建立情感联系,帮助孩子发现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儿童早期形成的特定情感关系模式,会影响他将来与人建立联系的方式。儿童认识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包括轻松的、压抑的、积极的、消极的,并通过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来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情绪,对于儿童成为一名具有文化背景和优秀传统的家庭成员,乃至成为一名社会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父母在孩子的情感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父母自身的表现对孩子就是一种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很难想象,冷漠的父母能够培养出热情的孩子。父母若希望孩子情感发育完善,父母自身就应该努力完善自身的情感表达。其次,教育孩子不仅需要耐心和足够的爱心,更需要用科学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情感。父母要承认孩子独立的人格,只有承认这一点,才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尊重孩子,使孩子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在情感发育中,最重要的是自尊和情感亲密性的培养。

  自尊是人成为一个成功、称职的人时内心产生的一种自豪感。这种感觉不仅仅依赖外部的成功或竞争产生。有些聪明、成功、有吸引力的人,仍然会感觉自己是不称职的。尽管表面上他们可能表现出很自信,但内心总是觉得自己不应得到成功和好运气,一直在等待被找出不足。虽然他们的焦虑可能会成为追求成功的动力,但是他们不能真正地评价、欣赏自己的成就。缺乏自信心会引起情感上的混乱,妨碍同他人建立联系。

  儿童自尊的建立,或者说他是如何感知自己的,根源在于婴儿期和童年早期。其基础是父母和其他成人的行为和语言,包括祖父母、叔叔、阿姨、老师等。当你告知孩子,他们很可爱、很漂亮、反应敏捷、好奇心强、身体强壮,你是多么喜欢他时,你开始为他建立起自我想象,增加了他的自信心。类似的,如果你告诉他,他的行为不正确,做的不好时,你为他塑造了一个失败者的自我想象,他的自信心就会降低。儿童能领会父母的疑虑和担心。因此,父母对孩子表现得过分担心,会侵蚀孩子的自尊心。儿童自尊心的培养需要父母适度的情感表达。父母需要持续不断地给予孩子温暖的、身体上的接触,如拥抱、皮肤接触、身体接触等,在穿衣服、洗澡、喂奶、玩耍、散步时对孩子谈话或唱歌,从而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和舒适感。父母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在孩子生气和高兴时都要有所反应。无论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不要给孩子留下意外或创伤的经历。给孩子营造和谐、欢乐的家庭环境,与孩子形成一种关爱和舒心的关系至关重要。

  在新生儿和儿童发育早期,父母特别是母亲,应该多花一些时间来陪伴孩子,给孩子提供舒适的感觉和安全感。美国一所著名的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做过一项关于情感发育的研究,研究对象为刚出生的猴子-新生猴。猴子一出生,就把他单独放在一间屋子里,屋子里有一个布猴子,一个铁丝猴子,研究者在室外通过特殊的仪器观察新生猴的行为。结果发现,一天之中新生猴在布猴子身上的时间超过15小时,而对铁丝猴子仅仅摸了一下就走了。原因在于布猴子能够给新生猴提供舒适感。当在这个屋子中放入陌生物体时,新生猴一开始感到恐惧,但当布猴子存在时,新生猴很快平静下来,这说明婴儿的情感依赖是在母亲存在时感到放松和舒服。当把布猴子拿走,新生猴再面对这些陌生物体时就表现得极端恐惧,即使把铁丝猴放进去也不能缓解其焦虑。这说明,母亲单单存在就能给孩子提供安全感。

  婴儿不会说话之前,许多人以为没有情感交流,其实不然,婴儿会通过有目的的微笑与亲人进行“交流”,并且咯咯笑引起亲人的注意;另外一些时间,他会躺着等待,观察亲人的反应直至亲人开始微笑,然后他也以喜悦的笑容作出回应。这些非言语性的对话似乎只不过是一种游戏,但这些早期的交流对孩子情感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对孩子的微笑给予快速和热烈的反应可以让他知道他对你很重要、可以信任你,向他表现你对他很有兴趣,有助于他自尊人格的发育。因此,在孩子半岁之前,不用担心过多的关怀会惯坏他。仔细观察孩子并在他需要时立即作出反应。事实上,安慰孩子挑剔的反应越迅速,长大后他的要求可能越少。此时,他需要你总能保证他的安全。如果父母在这个阶段帮助他建立了安全感,会为今后放心而自信的让孩子逐步不再依赖你,并成长为一个坚强、自信的人打下基础。

  

  孩子性格的细微方面取决于他的天性。孩子是吵闹还是安静,是乐天派还是易悲观,是固执还是顺从,这些特性都是与生俱来的。从长远看,适应孩子的自然品行对婴儿及父母双方都有好处。例如,对于意愿强烈和性格倔强的孩子,你需要给予他更大的耐心和温和的指导。对于害羞和敏感的孩子,你可能需要与他共处更多的私下接触时间,因为他容易遭受挫折,所以需要你教他如何确立自信,并重新参与周围的活动。要给他充足的时间,鼓舞他的勇气,让他人逐步接近他,在他尝试直接与别的孩子接触之前,在旁边坐一会,一旦他感到安全,他会逐渐对周围人作出积极反应。

  当孩子变得活泼好动而又充满好奇时,他自然变得更加自信,这对他自尊的形成非常重要,应该尽可能给予鼓励。然而,当他想做一些危险的事情时,必须加以约束。但由于孩子的记忆广度没有增加,因此用惯常的纪律标准约束是没有用的,一是他不理解,另一方面他记不住。这是需要采用一些不同的技巧来约束他的一些不当行为。在半岁之前,处理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玩具或其他活动使孩子分心。如果不行,要让孩子确实明白他哪里做错了。如果发现孩子做某些未经许可的事,这时用平静的语气对他说“不”,让他知道这是不正确的行为,阻止他,重新将他的注意力集中到可以接受的活动上。对孩子的言语一定要明确,例如,如果孩子正在或者尝试将不应该吃的东西往嘴里放,要告诉他这个特别的东西不能吃。但是,如果你确实想鼓励他触摸这个东西,就不要说“不准摸”,可以说更加确切的短语,如“不能吃石头”,这样就不会给孩子传达迷惑的信息。

  个人的成就感有助于建立孩子的自尊。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房间,也就赋予孩子最大意义上的自由,毕竟房间里受限制的区域很少,使得他可以在没有干预和帮助下,继续解决自己的探索旅程,这也是一种个人的成就感,有助于建立自尊。

  亲密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能够拥有的最大财富,遗憾的是,不少人却没有这笔财富。每个人都天生具有发展亲密关系的能力,其实,每个人在生命刚开始的时候,就处在十分亲密的关系中,胎儿与母亲的关系,就是一种最完美的亲密关系。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方式上犯了错误,那就可能损害孩子本来就具有的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父母可能犯的错误有两种:一是跟孩子疏远。疏远有两种,一是空间上的,指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让孩子与自己生活在一起;还有一种在心理上的,虽然与孩子生活在一起,却对孩子缺少必要的照顾与关爱。从后果上看,两种疏远没有什么区别。

  一个早年与父母关系较疏远,以至于成年以后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能力建立亲密关系。有一位25岁的女性,小时候由于父母工作忙,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她,所以在她半岁的时候就被送到舅舅家寄养,一年之中,她父母只会去看她一两次,舅舅家孩子多,能够得到的关爱之少可想而知。在六岁之前,是一个人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与父母的分离,使她感受到,她最信任、最依赖、最需要的人离开了她,把她“抛弃了”,这种感觉深植在她心中,使她不能够再相信任何亲密的关系。成年以后,在她有可能跟一个人发展成亲密关系的时候,内心害怕被抛弃的恐惧感就会被激活,使她逃避这种关系,以避免重蹈覆辙。因此,在她恋爱的过程中,每次开始与一个男性打交道,都会感觉很好,但一旦有可能发展成婚嫁的对象时,她就有一种强烈的冲动,要离开那个男人。这其实是父母幼年对待她的方式不当的缘故。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应该陪伴在孩子身边,给孩子照顾和关爱。即使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够在孩子身边,但必要的关爱还是必须的。父母应该了解,孩子小的时候与父母的关系就是孩子将来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

  父母可能犯的另一个错误是,与孩子距离过近,给予孩子过多的关注和关爱。

  关系过于亲密,双方缺少各自的回旋空间,其危害性不亚于疏远。成长中的孩子,独立是他们内心最强烈的愿望。过近的距离,显然会扼杀孩子的独立性。因为过近的距离,会使父母对孩子的爱变成对孩子的控制,爱得越多,控制得也越厉害,而孩子不可避免地会在这种控制中受到伤害。遗憾的是很多父母不明白这一点。他们以为爱得越多,对孩子地成长越有利。实际上,一个在亲密关系中受伤过多控制和伤害的人,在将来会逃避跟他人的亲密关系和“爱”。有些父母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事无巨细全部包办。这样的孩子,就是被爱所伤的典型。首先被伤害的是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然后是与父母之外的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孩子的独立性在与父母过近的关系中被扼杀,以至于他只习惯与人的近距离关系,也就是自我界限不清楚,他会试图与所有的人建立亲密关系。由于她从别人那里要求太多,在被拒绝的时候,就会产生怨恨。他们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真正可以信赖、可以依恋的人。因此,父母需要做的是,当孩子需要的时候在孩子身边,满足孩子的需要;但是,也不要把心思百分之百地放在孩子身上,不要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这样不但会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孩子。只有不远不近才是最好的,才最利于孩子情感亲密性的培养。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是未来下一代的起点。孩子需要我们的保护,但他们的成长更需要我们的指导。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难以预料的事情,对于有些问题,父母经常觉得没有答案。一种模式并不是能够适合每个家庭,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了解儿童发展有多种形式,我们要学会观察我们自己的孩子的个性,并且经常反省我们自己的教育方式。作为父母,需要掌握两方面的技能,一是善于科学调节孩子的个体需要和自己作为父母的需要,二是形成一套自己的育儿教子方法,只有掌握这两方面

  的技能,才能成功地培养孩子,从而成功地创造自己的家庭。

  郝占军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