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病毒性肝炎之路

  

  病毒性肝炎有五种: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

  它们各有特点,感染方式不同,感染后的结局差异很大。

  轻者感染后可自行消退,严重者感染后持续慢性感染,最终发展成肝纤维化、肝硬化以及肝癌。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7月28日确定为世界肝炎日,今年主题为“消除肝炎” (Eliminate Hepatitis),本期聊一聊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急性传染的

  甲肝和戊肝

  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都是通过摄入污染的食物或水,或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而引起,与食物污染或水污染密切相关。

幸运的是,几乎每个甲肝和戊肝的感染者可自愈康复,并获得持久免疫力。急性病程,治疗并不困难,但仍有很小部分感染甲型肝炎的人死于重型肝炎。

甲肝和戊肝常常爆发性流行。让老一辈上海人印象最深刻的,要属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大流行。这场传染病整整持续了三个月,感染者近30万人。当时,空前拥挤的医院门诊,摆满病床的工厂、学校甚至百货公司,一度引起人们的恐慌。详情请点击吃完毛蚶,来听听甲肝的故事

顺便说说丁肝。丁肝较少闻及,它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在HBV或其他嗜肝DNA病毒的辅助下才能复制增殖,相当于是合并感染。

  危害最大的

  乙肝和丙肝

  五种肝炎中危害最大的是乙肝和丙肝,人体感染后不能完全清除病毒,这两种嗜肝病毒会“赖”在肝脏中,时不时出来“繁衍生息”破坏肝脏,最终导致肝硬化、肝癌。

  人感染乙肝病毒后发展为慢性感染的几率,与乙肝病毒感染年龄成负相关。也就是说,年龄越小危害越大。

  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后80%-90%发生慢性化,1-4岁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后约30%-50%发展为慢性,成人期感染后只有约5%发生慢性化。

  

  丙肝以前较少听闻,欧美发病率较高,但我国近年来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可能与人口流动频繁有关。

  丙肝病毒感染后,多数患者起病隐匿,容易被忽视,但其慢性化程度很高,可达75%-80%,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

  从感染乙肝到发展为肝硬化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通常需要30-40年的时间。丙肝则不用那么长时间。

  丙肝患者疾病发展过程很快,从感染到发展成肝硬化,往往只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而且一旦发生肝硬化,每年有1%-7%的病人会演变为致命的肝癌。

  乙肝其实可控

  由于乙肝病毒不能完全清除,因此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持久抑制乙肝病毒复制。

  这样可以延缓疾病进展,减少甚至避免肝硬化和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让乙型肝炎患者有较好的生活和生存质量,最终不因慢性乙型肝炎而影响患者的寿命。

  基本目标:检测不到乙型肝炎病毒DNA以及HBeAg阳性患者获得血清学转换,肝功能恢复正常。

  中期目标:肝脏纤维化甚至肝硬化逆转。

  最终目标:预防肝细胞癌的发生,延长患者生存期,减少肝脏失代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想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大三阳,小三阳?请点链接:“大三阳、小三阳”的解读

  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参照下图:

  

  丙肝可治但

  少受重视

  虽然丙肝比乙肝更快导致肝硬化的发生,但在治疗上,丙肝却比乙肝好治得多。

  目前已有较好的治疗药物和方案,若规范治疗,其治愈率比乙肝高的多(治愈率接近90%)。

  新药的开发甚至使得丙肝成为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但丙肝的危害仍然巨大,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丙肝病毒在国内的发病率是上升的,但知晓率却仍然较低。

  隐患在于患者感染后不知情便没有治疗,疾病在悄然进展,且造成疾病传播,因此有输血、吸毒、多个性伴侣、不洁整容、纹身、纹眉等高危因素的人群,需要注意筛查丙肝。

  消除病毒性肝炎之路 --- 消化病公益科普1067帖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