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调理,炎夏别怠慢,尤其是这4类人

  

  

  温风至

  蟋蟀居宇

  鹰始鸷

  

夏季炎热,熬中药是件苦差事,所以很多人都不能坚持吃中药。加上很多老百姓误认为夏季出汗多,出汗会影响中药的疗效。其实,喝下中药后,药物主要通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来发挥治疗作用,不可能从汗中排出体外,所以“出汗导致疗效下降”的说法并不科学。

  如果因为天气太热,到医院就诊困难,病情也允许,夏天停一停中药也未尝不可。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有些慢性病患者夏天还是应该坚持中医调理。

一是患慢性病,病情不稳定或疗程没有结束的病人。为了治疗的连续性、不影响疗效,不主张停药。不应因为天热就停药,这样会影响治疗效果。

  二是本身气阴亏虚的患者。这类人到了夏季往往特别“不耐热”,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慌、心烦或五心烦热、汗多、失眠、口干、大便干燥或排便无力、食欲不振、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夏季暑热气盛,最易耗伤气阴,这也是一些体质较差的人在夏季会“疰夏”的主要原因。所以,这类人群可在夏季吃中药调理,通过益气养阴、清热和中、宁心安神、生津止渴等,帮助他们安然度夏。

  三是脾胃虚寒的病人。主要表现为秋冬季特别怕冷怕风,受凉易腹痛腹泻、手脚冰凉、腰膝酸软,女子宫冷,男子阳痿,舌淡胖、脉沉细等,这些人夏季不敢吹电扇、空调,空调车也不敢坐,从来不敢吃凉的,甚至夏季需要着秋衣。所以,夏季调理对其进行温中健脾调理,是帮助他们度夏的重要手段。而从中医“冬病夏治”的观点来看,利用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的时候,可以更好地发挥中药温补脾肾的功效,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是痰湿重的人。这些人往往偏胖,常常觉得身体困重乏力、气短胸闷、汗多黏腻、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而黏、舌胖苔厚腻。因为夏季脾胃功能相对偏弱,最易导致湿困脾胃,特别是梅雨季节,表现更为特出。暑湿气盛的时候,这些人会非常难受,所以夏季用一些藿香、佩兰、薏仁、苍术、焦山楂、茯苓、陈皮等健脾化湿、和中助运的药物,对他们很有帮助。

文/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消化科主任中医师 夏军权

原创声明: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自助获取转载授权。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