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晚饭能减肥?只是想得美,后果很严重!

很多人减肥

都是从「不吃晚饭」开始的

但这样真的不好,因为……

  你会扛不住去吃夜宵的!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好处

排在第一的绝对是

省!钱!

  

有人说,那个谁谁谁就是不吃晚饭瘦了多少多少斤呀!

没错,不管是谁,每天少吃一顿饭的热量,是会减掉点体重,但靠节食减掉的多数是水分,很容易反弹。

事实上,长期不吃晚饭挺伤身体的,容易破坏肠胃功能、影响内分泌,并且一点儿也不利于减肥。

  不吃晚餐对身体的伤害

  

1. 容易低血糖

明明饥饿却坚持不吃晚饭,很可能会让你饿得头脑发昏、四肢发抖、体力不支、心慌心悸、面色苍白、出冷汗、想呕吐……

这些,都是低血糖的症状。轻微的低血糖,只是让人难受一阵。

但严重状况下可能出现精神不集中、躁动、易怒、昏迷甚至死亡的现象。

2. 降低抵抗力

坚持错误的过午不食方法,身体各大器官营养供给不够,造成营养不良

而且,身体器官受到伤害以后就不能好好工作,影响日常生活。

时间一长,人的免疫系统抵抗力也便下降了

3. 影响夜间睡眠

晚上不吃饭,饿得心慌体乏的,怎么睡得着?不吃晚饭的后果,就是入睡变得艰难。

好不容易睡着了,还可能因为肚子里的「异常」状况而再度醒来。

4. 伤害你的肠胃

肚子饿得时候,胃部没有东西消化,胃酸可能会伤害胃黏膜,而引发胃部不适。

时间长了会使胃溃疡、胃炎发病的风险增加。

5. 影响日间生活

从饿肚子影响夜间睡眠,延伸到白天来说,晚上睡不好,白天精神萎靡,注意力下降,必然会对工作效率造成负面影响。

一方面,这可能让你被领导批评,甚至丢掉工作;另一方面,心情受到影响,对健康也是双重打击。

6. 更容易发胖

肚子饿得咕咕叫,坚持不下去的人,可能已经躺上床了还爬起来吃宵夜,夜宵多数又是高油脂的炒粉面类。

这么一来,所谓不吃晚饭来「减少热量摄入」目的,也随之打了水漂。

深夜吃油腻的东西,不容易消化,回过头再次影响睡眠质量,进入新一轮的恶性循环。

  哪种情况可以不吃晚饭?

「过午不食」真的不是对谁都好,不过这也不是说晚饭必须得吃,如果你遇到了下面这 4 种情况,可以考虑忽略晚饭

1. 中午吃多了

午饭一不留神大鱼大肉全都塞进肚了,晚上又没安排额外的运动,可以考虑不吃晚饭。

2. 下午吃多了

中午虽然吃得不多,但下午加餐超量。

点心水果一把抓,酸奶和坚果搭配来,还没抵挡得住别人塞过来的薯片……得,又省了一顿晚饭。

3. 晚上睡得早

晚饭时间和睡觉时间大约相隔 3 个小时比较合适,这样就不会因为肚子太撑而难以入睡。

如果晚上八九点钟就睡了,可以考虑一天吃两顿,并且午饭的时间稍稍延后。在保证全天能量和营养的条件下省掉晚餐。

4. 体重超标多

这里的「多」指的是 BMI>28,体脂率>30% 的人。

对于大体重的人来说,减肥初期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控制饮食达到限制能量摄入的目的。可以少食多餐,甚至不吃晚餐。

如果你不属于上面的 4 种情况,就该认真对待晚饭啦。

  晚餐最好这么吃!

既然不吃晚餐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这么大的影响,那么,晚餐怎样才能吃得健康呢?

1. 清淡为主,荤素兼顾

由于晚上人们的活动量低,能量消耗少,因此晚上的食物以清淡为主,主食以杂粮杂豆、薯类等作为优先选择;

尽量选择豆制品作为优质蛋白质的补充,即使肉类也最好选择鱼虾类、禽类等,而且一定要控制合适的量;

至于蔬果类,蔬菜以含纤维和矿物质多的绿叶菜、十字花科为好,少选含淀粉高的蔬菜,如果食用像南瓜、胡萝卜等含淀粉高的蔬菜,就要适当减少主食的摄入量,水果不要选择糖分高的。

总之,晚餐要清淡为主、荤素兼顾、不过量。

2. 少油炸,多蒸煮

晚餐的烹调方式多以蒸、煮、炖、凉拌的方式,煎、炸、甜、咸食物最好不吃,或尽量少吃,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能量。

3. 用餐时间不宜晚

一般建议晚餐时间不宜超过晚上7点,因为我们胃的排空时间是4小时左右,这样在晚上睡觉前,胃里的食物基本消化完毕,能使胃得到充足的休息,保护我们的肠胃功能正常。

4. 七八分饱保健康

晚餐不宜吃得过饱,俗话说七八分饱保健康,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是,过饱容易造成能量过剩,引起肥胖;二是,造成胃、肝、胰腺等消化器官在睡眠时还要工作,加重这些脏器的负担,久而久之,影响身体健康。

但如果有人一定要坚持“过午不食”,为了你没有无精打采、体力下降、脸色暗淡等严重的“副作用”,建议:

1. 早餐要有荤有素,像别人的晚餐一样丰盛;

2. 你的午餐更不能马虎,还有下午你可以吃200~250克左右水果、喝点牛奶或酸奶。

3. 最后一点非常重要,你不能再任性的熬夜,晚上一定要早睡,才不至于到最后饿得睡不着觉。

- END -

来源:综合丁香医生、科普中国及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删除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