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腿欧巴和矮脚虎之间,你肯定会青睐前者。身高左右着孩子的升学、恋爱等人生大事,矮个也成了颜值的“硬伤”。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一个劲地蹿个儿,自家孩子为何只能坐在教室最前排?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儿科黄莉副主任医师和大家分享一下孩子长个的心经。
孩子个头是否达标,参照标准身高
在身高“板上钉钉”之前,孩子的长个问题一直倍受家长朋友关注。到底长多高才算正常呢?小时候长不高也许是起步晚,到了青春期就能后来居上呢?家长可以参照我们国家在2009年发布的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孩子的身高标准不同,一般足月出生的新生儿身高要达到48-51cm;1岁孩子身高在75cm左右,2岁孩子身高在85-87cm,男孩要比女孩相对高一些。孩子3岁以后身高每年长5-7cm,身高=年龄×7+77(单位cm)。家长可以对照标准监测孩子各个阶段的身高,其中的中位数身高是同一年龄阶段同性别孩子的平均身高,在中位数正负一个标准差单位内都属正常范围,如果在正负两个标准差范围内就是偏矮了,需要引起重视。不要认为孩子早期个子低于同龄孩子是起步晚,以后会赶上,身高不达标要考虑是生长发育不达标,尽早咨询医生,长个是有期限的,一般青春期后孩子骨骺线闭合就停止长个了,身高定型,无法改变。
哪些疾病在“拖后腿”
孩子的最终身高由遗传、内分泌、营养、睡眠、运动等多种因素决定。一般来说,父母亲个子高的,孩子也相对较高;营养摄入不足特别是缺钙、缺优质蛋白,会让孩子在长个时“动力不足”;睡眠不足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长个……但与这些相比,一些疾病在不知不觉间偷走孩子的身高才是个棘手问题。
性早熟:肥胖、乱吃补品及内分泌因素引起的性早熟会让孩子的早期身高高于同龄孩子,又高又壮看上去很健康,但到了初中、高中后,其他孩子越长越高,自家孩子竟然不长了,无奈地被超越。这是因为性激素的刺激让孩子骨骺线提前闭合,生长发育期提前结束。因此,家长若发现孩子比同龄孩子提早“拔高”,女孩早早来月经、乳晕增加,男孩小小年纪就睾丸增大、出现遗精,要及早干预。
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或发生障碍,甲状腺激素缺乏,机体代谢活动下降,严重影响孩子大脑和身体的生长发育,如若不及早干预,可能变成呆小症,孩子不仅身材矮小还智力低下。先天性甲减患儿出生时身高体重可能无明显差异常,可能在3个月以后出现明显症状,头大个矮、四肢短、动作迟缓、牙齿发育不全等,有的孩子2岁后发病,便秘贫血、活动少、食欲不佳,应及早补充甲状腺素,早期治疗效果更好。
生长激素缺乏:孩子出生时若发生脑缺氧,之后可能面临生长激素缺乏的问题,先天的垂体发育异常也会引起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无法为孩子长个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矮小症随之而来。因此,孩子出生后,家长要重视定期体检,发现异常及时接受生长激素替代治疗。
为孩子长个做好“后勤”
除了地方可能“拖后腿”的疾病,家长还要科学管理生活,为孩子长个“助攻”。骨骼的生长发育离不开钙的积累和优质蛋白质的充分摄入。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牛肉,补钙优选牛奶、鱼类,再搭配富含8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如谷类、豆类、新鲜果蔬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别让电视、游戏耽误了睡眠时间。不要随意吃补品,其中的添加成分可能不利于生长发育,甚至促进孩子性早熟。勿过多补钙,以免让干骺端提前闭合。多做有利于长个的往上弹跳运动如篮球、排球和利于下肢长骨生长发育的下肢运动如骑车、游泳;少做负重运动如举重、掷铅球;像爬山这样的户外运动有利于维D吸收和钙的正常代谢。
孩子长个儿,错过了就不能重来
在门诊中,经常遇到迫切求治的青少年,他们处于青春发育的中后期,矮小且生长速度已缓慢,经检查骨骺已闭合或接近闭合,虽然家长们不惜代价要求治疗,但往往为时已晚。生长是条单行线,错过了就再没有回头的机会。这里纠正几个儿童身高问题的误区。
误区一:关注孩子身高,却不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
很多家长带孩子来就诊,当被问到孩子从小到大是怎么长的?一年能长几厘米时,大多数家长都只会摇头,说不清楚或拿不出既往生长记录。其实,生长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只有充分了解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并在孩子成长的整个年龄阶段定期监测身高及发育变化,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干预治疗。
身高增长规律:出生第一年增长最快,约长25-27厘米;第二年增长10-12厘米;2岁以后到青春期前,年增长为5-8厘米。一般女童在10岁、男童在12岁进入青春期快速生长期。青春期身高猛长的时间一般持续3年左右,男孩每年可增长7-9厘米,最多可达10-12厘米,整个青春期平均长高28厘米;女孩每年可增长6-8厘米,整个青春期平均长高25厘米。男童进入青春期比女童晚两年,结束时间也推迟两年。女童身高增幅最大的时间多在月经初潮前12个月,接近初潮的6个月身高增速开始减慢,初潮后身高增速明显减慢,一般身高还可增长4-7厘米。一般正常发育的女孩13岁、男孩15岁后生长空间剩余3-5厘米。
误区二:发现孩子矮,但有“等一等”心态,想着孩子最后赶上正常
造成孩子身材矮小有很多因素,体质性发育延迟只是其中的一种。家长自认为孩子是晚发育,因此采取观望的态度等待孩子长高,这种认知往往让孩子错过最佳的治疗期,导致孩子最终增高无望、遗憾终生。
当身材矮小或生长缓慢(每年身高增长低于5厘米)时,首先需要排除可能的疾病因素。内分泌疾病、慢性疾病(如肝炎、哮喘、心脏病)、遗传代谢性疾病、染色体异常等都会影响孩子的身高增长,究竟孩子是不是晚长,需要医生检查了才能判断。发现孩子有了长个儿问题,家长应该及时带孩子到儿童生长发育专科或儿科内分泌就诊。年龄越小,生长潜力和空间就越大。如果等到骨骺线接近闭合,就没有改善的机会了。
误区三:盲目补充营养,反而造成过剩,影响孩子长个儿
以前孩子不长个儿常常是因为营养不足,而现在许多孩子却因为营养过剩,发育提前,促使身高生长提前停止。
营养过剩可以导致儿童性早熟,使青春期早到,性发育期提前,这样的孩子在一定年龄阶段可以表现得比同龄儿高,但是,过早的发育促进骨骼生长板的提早闭合,最终成为矮个子。应注意儿童营养均衡,不要过多摄入高蛋白、高脂肪食物,防止超重、肥胖,多吃自然的食品,在身体健康时,不要随便给孩子吃营养品和保健品。
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诊:
(1)女孩8岁前、男孩10岁前出现性征发育,身高生长速度明显加快。
(2)父母身高偏矮,学龄期孩子身高偏高,较同龄儿发育早,需要生长评估。
(3)女孩月经初潮早于10岁,或月经初潮时身高低于145厘米。
(4)男童12岁前变声,身高中等或以下者,需要生长评估。
误区四:没有意识到学习压力也会影响孩子身高
在保障身体健康、营养均衡的情况下,身高潜能的充分发挥,需要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制度和良好的情绪。
不良的睡眠习惯如晚睡、睡眠不足都会影响身高的增长。人体的生长取决于脑垂体前叶分泌的生长激素,而生长激素主要在睡眠时分泌。因此,孩子的睡眠习惯不可轻视,不管是什么原因,不要让孩子熬夜。此外,孩子还需要充足的锻炼,运动后生长激素也会分泌增多,锻炼能增加新陈代谢,促进骨骼生长,又能增强机体的防病能力,减少疾病,并预防肥胖。
儿童沉重的学习压力,长期精神紧张,也会影响长个儿,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生活安排,协调好学习、运动和睡眠时间,消除紧张情绪,让孩子在快乐生活、学习中成长。不能以牺牲孩子的睡眠、户外活动来换取学习的成果。
误区五:盲目吃增高药,盲目追求高个子
如果孩子是因为疾病而影响了身高,盲目吃增高药,不仅没有作用,反而很可能耽误孩子的病情。目前市场上的“增高产品”较常见的是一些以赖氨酸、钙、锌等氨基酸、微营养素、维生素为主要成分的保健品或保健食品。如果不经检查,不辨原因,盲目轻信和服用这些功效不确定的保健品,可能既浪费了金钱,又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有些产品如果含有促进骨骺加速闭合的物质,短期内可能看到生长加快,实际上加快了成熟速度,缩短了生长期,反而会降低最终的身高。
建议:家长应定期监测孩子的身高变化,重视每年体检数据,了解孩子生长水平及生长速度,在青春期开始的年龄段(8-10岁的女孩,10-12岁的男孩)最好做一次全面的生长发育检查和评估,这样才能早发现问题。
遗传决定个体的身高发展潜力,后天因素影响潜力的发挥程度,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消除影响身高增长的不利因素,提供各种有利因素,使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不留下遗憾。(来源:人民健康网、北京青年报)
一起来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