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我省年底全面启动多种形式医联体建设试点

  我省今年底全面启动

  多种形式医联体建设试点

省政府出台《广东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方案》

  

近日,省政府出台《广东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到今年底基本搭建医联体相关制度框架,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全省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每个地级以上市至少建成一个有明显成效的医联体。到2020年,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全省所有二级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方案》包括:工作目标、逐步形成多种形式的医联体组织模式、完善医联体内部分工协作机制、促进医联体内部资源上下贯通、保障政策五项内容。

  1

  组建五种医联体组织模式

《方案》提出,在城市主要组建医疗集团、在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在边远贫困地区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及其他五种医联体组织模式。

在组建医疗集团方面,鼓励将城区资源密集、功能近似的部分二级医疗机构逐步转型成为长期护理机构、养老机构,并与周边三级医疗机构形成急慢病分治的转诊服务模式。三级和二级医疗机构向康复、护理等慢性病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人数年增长10%以上。

在组建医疗共同体方面,重点探索实行以县级政府举办的综合医院、中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妇幼保健院(所)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站为基础的县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总结推广湛江等地县镇一体化的经验做法。

在组建专科联盟方面,探索纵向专科联盟模式,以特色专科技术力量为支撑,推动部属、省属、医药院校的附属医院跨区域与县级若干医联体建立合作关系。鼓励三级医疗机构之间以特色专科为纽带整合力量提升重大疾病诊治能力,横向盘活现有优质医疗资源。

在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方面,大力推进面向基层、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鼓励二级、三级医疗机构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培训和手术示范、远程教学等服务。

  2

  落实机构功能定位 促进资源上下贯通

《方案》指出,进一步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三级医疗机构要逐步减少常见病、多发病、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比例,基层医疗卫生及专业康复、护理等机构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患者提供治疗、康复、护理等服务。通过签约服务,畅通医联体内部转诊机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为医联体内上转的患者优先安排检查检验、设立住院绿色通道等服务,基层医疗机构要重点畅通诊断明确、病情稳定患者和术后康复期患者的下转通道。到2017年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达到65%以上,居民两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机构的比例达到70%以上,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到2017年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

《方案》提出,在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推动信息互通、推动服务共享三方面促进医联体内部资源上下贯通。医联体内要统一调配资源,统筹薪酬分配。广州、深圳市三级公立医院或业务较强的大型医院要通过建设发展医院集团主动将优秀医务人员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加快建设广东省全民健康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医联体内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诊疗信息互联互通,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服务。到2017年底,分级诊疗管理信息系统基本覆盖全部二级三级医疗机构和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依托医联体内牵头单位的影像、检验、病理、心电诊断等优势资源,建立区域医学影像中心、检查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实现医联体内服务供给一体化、医疗质量质控同质化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潘成均)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