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发病1小时内救治,北京可以做到!

  

  中国卒中学会2015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的患者约130万,调查显示,在我国,每12秒钟就有一人发生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卒中,每年新发脑血管病患者约270万。

  此外,脑卒中造成的脑损伤是不可逆的,它的高复发、高致残、致死率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造成家庭社会的负担。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指出,如果患者从脑卒中发生到用上药控制在4.5小时之内,能够大幅降低卒中病死率和残疾率,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改善患者病后生活质量。而事实上,我国从发病到用药在4.5小时之内完成的卒中患者仅不到2%。

  因此,如何缩短脑卒中患者发病时的救治时间至关重要。

  

  今日,由北京天坛医院牵头、北京市多个分中心参与的北京市心脑血管急救流程改进观摩会在北京天坛医院召开,会上展示了已经试运营两周的“卒中急救APP"。

  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临床试验与研究中心主任王伊龙介绍:“目前有30多位卒中患者通过这个APP得到救治,通过这个APP ,卒中患者从到达医院到得到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和使用APP前相比缩短了20%;从到达医院到取栓穿刺治疗时间缩短了近30%。

  这个 APP是怎么做到的呢?下面就跟着健康北京一起来看看吧!

  急救、社区、医院资料互通,节约救治时间

  原来,很多心脑血管患者从发病到救治,在抢救流程上耗费了太多时间,导致接受治疗往往已经错过了抢救的黄金时间。

  此次北京市心脑血管急救流程改进,以卒中诊疗的流程改进为示范,通过“卒中急救APP",联合院前急救120系统、院内卒中急救体系及社区卫生系统,缩短卒中救治时间,提高再灌注治疗率,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在这套流程中,当一个卒中患者发病时,只要第一时间拨打120,120接到患者后,在把患者送到医院的途中,可以通过卒中救治地图,确定距离患者最近的医院和病床情况,进行救治医院的选择,被选择的救治医院会收到患者即将到院的通知,为救治患者进行准备。

  同时,在转运途中,急救人员可以对患者进行FAST测评,并将评估结果上传至APP,这样,在医院等待救治的卒中小组就会对患者的情况有初步了解。

  

  另外,医生还可以通过患者的身份证号调取患者在社区医院的健康档案,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用药情况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APP上不仅可以看见患者的文字资料,还可以看到医学影像资料,并进行实时更新。

  

  院内救治流程“由串联改并联”

  患者到院后,院内救治流程涉及到的相关科室将由原来的“串联”工作模式改成“并联”工作模式。

  并且,原来患者在医院做完CT和检验后,要等着影像科医生出检查报告,现在则由卒中团队的主治医生直接看片子进行判断。

  这些流程的缩减,大大提高了救治效率,减少了患者致死致残的发生,提高患者发病后的生活质量。

  健康北京了解到,此次卒中急救流程改进启用“急救APP”。就是通过互联网呼救系统,优化卒中急救流程,“纵横联合、急慢衔接”,实现脑卒中病人急救管理网格化、院前急救派遣优先化、院前评估检验标准化、卒中到院通知预先化、院内急救流程并行化,最终形成社区、院前、院内卒中急救一体化的诊疗模式。相信这一举措必将提高卒中急救能力,减少时间延误,为更多的患者争取到最佳救治时机,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

  目前,“卒中急救APP"初步联通了天坛医院、丰台区急救中心、右安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天坛医院王晨教授表示,今年底前,APP预计将覆盖全市大部分综合卒中中心、北京急救中心以及丰台区的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再进一步扩大到整个北京市。

  王陇德表示,希望北京探索的通过改变流程管理建设的卒中一体化救治体系,能在全国心脑血管病的急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急救医疗体系变革建立一个典范!

采写/编辑:lynne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