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成为医患间沟通新桥梁

  长沙市第三医院骨科名医工作室副主任医师周伟力,是医院里有名的“漫画家”:6年从医生涯里,他手绘千余幅漫画,画的都是一种东西——骨头,而他的“读者”就是他的患者。

  来源:中国新闻网、楚天金报、新华报业网

  戴着一副眼镜,白白净净,说话很慢,走路却飞快,如果不是身上的白大褂,他还真像一个漫画家。实际上,长沙市第三医院骨科名医工作室副主任医师周伟力,也是医院里有名的“漫画家”:6年从医生涯里,他手绘千余幅漫画,画的都是一种东西——骨头,而他的“读者”就是他的患者。

  7月31日,长沙市第三医院骨科名医工作室,周伟力正与一位因骨折即将进行手术的患者侯先生进行术前沟通,家属在一旁也听得很认真,他们被周伟力手里拿着的一份示意图吸引。

  这是周伟力刚刚手绘的一块胫骨图。“你的胫骨平台骨折,骨折后需要切开复位。”他指着图示的部位,并做了一个切开的动作,“然后我们要用钢板、螺钉,在这里进行内固定。”病床上的侯先生一开始有些似懂非懂,但边看着画边听医生讲解,他最后欣然接受了医生的手术方案建议。

  几乎每天,周伟力都会进行多场手术,这样特殊的沟通形式也几乎每天都有。他在画画时,通常是手边有什么纸就用什么纸,画完之后就丢掉了,所以能留下来的画作,多是手术过程中遇到的特殊情况和一些医学笔记。

  “漫画这种方式很直观。”周伟力觉得,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提出手术的最优方案,再给病人解释清楚,可以打消他对医生做手术的疑虑,减轻对手术的恐惧,“这样很有意义。”

  类似周伟力这样的医生还有很多。

  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就有这样一位“画家级”的医生——心胸外科主任尤庆生。

  “你看这里,病人的主动脉内膜出现了一个破口,血液从破口进入了主动脉夹层的假腔中,将本来为一体的血管内膜中层和外膜撕开分离。血管外膜非常薄弱,一旦破裂,患者随时死亡。现在我们要在血管内装入支架,将血管内膜的破口处隔绝,阻止血液继续进入夹层,让夹层中的血液凝固、机化并吸收……”

  “主任,我们听懂了,这我就放心里,请你们马上手术吧!”这是发生在通大附院胸外科医生办公室里的一幕。能让患者家属在短短几分钟就弄懂了疾病危险所在,并马上做出手术决定,主要是由于尤主任手画的两幅解剖示意图。

  在中南医院肾内科,14岁的尿毒症聋儿朱丰马上要进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但是朱丰不懂手语,平常只是通过简单的手势跟家人沟通,手术时怎么让他配合医生?

  朱丰的主管医生李晓宁和实习医生王鸳鸳一商量,决定用漫画跟孩子沟通。于是,尽管没有正规学过画画,王鸳鸳凭着自己的耐心、细心,很快就手绘了6张漫画,送到了孩子手里。一看到漫画,喜欢涂鸦的朱丰笑了。

  “这是朱丰的小手,手术切口只有一点点哦,这里不能压,要好好吃饭哦……”李晓宁和王鸳鸳一点点跟朱丰比画。起初,她们也没信心,不知道孩子能理解多少,但孩子好像看明白了一些。李晓宁说,到手术室后,给他在手上扎好止血带,静脉鼓起来,他自己就用手指血管,这正好是漫画中标明的部位。

  这几幅漫画也成了朱丰的“宝”,被放在床头。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