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游泳溺水的高峰期。
遇到溺水者,人的自然反应是赶紧把呛到肺里的水给排出来。于是,我们时常看到拍背、顶肚子,甚至倒吊的救助姿势。
但是现代救援理论告诉我们,赶紧做心肺复苏才是正确的溺水救援方式。
识别溺水者
下图是一个国外真实的泳池溺水身亡的案例:
请注意红圈内……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么多人在溺水小孩周围,竟无人察觉,还以为小孩在玩水。
在此需要声明:一般溺水者都无法像电影中那样呼喊扑腾。
因为溺水者不会游泳,加上溺水时的慌乱与误吸,多数溺水者是无法将头抬起来的。
因此,如果发现有人在水中做“怪异”泳姿,或慌乱挣扎,就要留个心——是不是遇到溺水者需要救助了。
救人的第一
步是什么?
来看看这经典的错误救人案例:将小孩倒背着,一路狂奔,企图将误吸的水倒出来。
类似的还有倒挂树上、背在牛背上等等,这种溺水的救援方法被称为控水。
但现代救援理论已基本否定了控水这一项举措。因为控水并不能增加救援的成功率,反而可能造成胃内容物反流甚至误吸,并导致心肺复苏延迟。
控水救援
的风险
没有证据表明水能完全阻塞溺水者的气道,所以不要浪费时间用腹部或胸部冲击法来控水了。
清醒的溺水者,或者昏迷但尚有心跳者,其溺水时间比较短,加上气道进入水后保护性的呛咳将水排出、甚至喉痉挛彻底封闭气道,实际进入肺里的水其实很有限,喝入胃里的可能还更多。
一般溺水者肺内吸入的水并不会很多,关键是,不用刻意排出来也不影响后续的救援,而且心肺复苏A-B-C救援过程中的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心外按压本身就有排出吸入肺中水分的作用。
过分强调控水而无视溺水致使心脏骤停这一重要事实,反而因小失大,造成心肺复苏的延误,降低了救援的成功率。
尤其是挤压腹部的控水过程还会导致胃内容物排出,反而增加了误吸风险,有害无益。因此控水的意义并不大,且操作难度大有风险。
有资料表明,无论哪种控水方式,控水法排出的大多是喝进胃里的水,对救援没有实质性的帮助,误入肺内的水是很难排出来的。
反而是在心肺复苏的过程中,肺内水会吸收入循环,从而改善肺氧合能力。因此,心外按压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控水法”,真正将肺里的水“排出来”。
现在循证医学已经明确,控水拖延复苏,加重误吸,明显增加死亡率。控水法已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心肺复苏的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电除颤等救援措施。
溺水急救
的核心
气道痉挛和窒息是溺水早期的主要矛盾,随着全身缺氧时间延长,会导致溺水者心跳骤停。
如果遇到心脏骤停,常规的抢救是优先进行心脏按压。但是,溺水者是因为缺氧继发心脏骤停的,所以开放气道、恢复呼吸是救援的第一步。
因此溺水抢救的流程与常规的急救略有不同,那就是先开放气道恢复通气,再在进行心外按压。
如果解决了缺氧的问题,有时在溺水者的急救过程中仅仅给予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溺水者的脉搏心跳即可迅速增强。
溺水救援
正确方式
1. 首先帮助溺水者上岸或上船。
如果不善于游泳救人不要盲目跳入水中救人,若患者还在扑腾应用绳索、救生圈、竹竿等物品帮助溺水者,若患者已无法挣扎则应争分夺秒施救。
2. 三种情况的不同处理方式:
★ 如溺水者神志清醒,从旁观察、防止误吸即可。
★ 如神志不清,但有呼吸、心跳,应保暖并侧卧,以防误吸。拨打120后,在一旁守护即可。
★ 如患者无反应、无呼吸、无心跳或脉搏微弱,则应马上开始心肺复苏,同时拨打120急救。
首先清理口鼻异物,先人工呼吸5次,再开始以100次/分的频率进行心外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的循环。(如还有不解,请点击:有人倒地,如何急救?)
有权威杂志曾发表文章(N Engl J Med. 2012 May 31),将最初的溺水救援步骤增加为5次人工呼吸,目的也是为了在第一时间提供给患者充足的氧气。
心跳呼吸停止后,大脑没有血液和氧气供应,而大脑缺氧5分钟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即使过后再抢救回来,大脑功能也难以恢复(成为脑死亡状态或植物人)。因此,当场及时抢救是非常关键的。
简单的几个动作就可以挽救溺水者的生命,溺水救援技能你学会了吗?
溺水救援的正确姿势--- 消化病公益科普1074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