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消保委发布了现制茶饮料(奶茶)比较试验结果,包括喜茶等“网红奶茶”在内的多家知名品牌,均出现了“宣称无糖,实测含糖”的现象,引起大众的讨论与关注。
由于奶茶的主要消费对象多为儿童和女性,糖分过度摄入对身体造成的负担不容小觑,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如果一味贪恋甜味,可能损害多系统的健康。
谨慎摄入“隐形糖”
许多家长在为孩子购买奶茶时,往往会有意识地选择无糖奶茶,但是为何商家宣称的无糖却名不副实?
消保委的调查结果一经公布,面对质疑,多户商家纷纷回应辩称:所谓“无糖”奶茶,其实是指在现制过程中不额外加糖,但不排除原料中含糖的可能。
这样的咬文嚼字无疑是对消费者健康的忽视,作为监护人,家长应该帮孩子把好“糖分摄入关”,避免类似的“隐形糖”损害儿童健康。
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此次参与比较试验的奶茶中,含糖量最高的一杯相当于14块方糖,这一数字让不少家长紧张不已。虽然制作奶茶的过程中加入糖精或糖浆调节口感实属正常,但摄入过量的糖可能增加儿童龋齿及超重肥胖发生的风险。比如,珍珠奶茶属于高热量、低营养饮品,而儿童对香精和食品添加剂成分相对敏感,如果不加注意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和生长发育,因此不建议儿童饮用。
家长不仅要控制孩子奶茶、可乐等含糖饮料的摄入,同时还应注意日常生活中随处潜伏的“隐形糖”。很多吃着淡然无味,甚至带有酸味、咸味、辣味的食物里,都可能有大量糖分存在。比如,沙拉酱、番茄酱等调味品里,几乎每百克约有15克的糖。还有,米糊、芝麻糊等调制饮品中的糖分也不容忽视。家长在选购时应认真阅读外包装的成分说明,尽量选择无糖或含糖量少的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在售的许多产品为迎合儿童口味,会添加白砂糖、蔗糖、果糖等糖分改善口感,无形中增加了糖的摄入,尤以儿童钙剂居多。对于确实需要补钙的孩子,家长可以选择用山梨糖醇代替糖类的儿童钙剂,降低因糖分摄入过多导致的疾病风险。
家长还可以参考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的建议,选择营养素含量丰富且低脂肪、低盐和低糖的食品或饮料作为孩子经常食用的零食。
“无甜不欢”损成长
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儿童应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每公斤体重控制在0.5克(包括隐形糖)左右为宜。就是说,小儿不宜超过20克,10公斤以下的婴幼儿不应超过10克。
01
糖为口腔内的细菌提供了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这些细菌和残糖一起能使牙齿、牙缝及口腔里的酸性增加,牙齿经常受酸性侵蚀就容易形成龋洞。牙齿龋坏后不能自愈,如不及时治疗会引发牙髓炎症或根尖周炎,危害孩子健康;而且龋齿会让孩子感到牙疼,从而影响进食导致营养缺乏,危及孩子的生长发育。
02
过量的糖分会抑制体内生成饱腹感的荷尔蒙,即使已经吃过量,孩子仍然会有饥饿感,间接导致吃太多而长胖。儿童一旦肥胖,由于体内脂肪比例增高,酸性代谢产物排泄不充分而蓄积量增大,会经常感觉疲困乏力、贪睡、不愿活动;又因为肥胖导致水、糖、脂肪代谢紊乱,高胰岛素血症而出现异常饥饿感,如此恶性循环,为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埋下伏笔。
作为家长,应该督促孩子吃完甜食后漱口;睡前两小时不再吃甜食,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营养科 罗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