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战狼2》想起在非洲的日子 今天他们想说

  

  《战狼2》火了,看了它,您是不是对非洲充满更多的遐想。这里看三年前在非洲北京地坛医院三位医生抗击埃博拉的故事,听他们谈非洲归来的所思所想。

  

  

  李鑫

  北京地坛医院科教处副处长,传染病专家,主任医师。

  2014年8月15日——9月17日赴几内亚参加抗击埃博拉疫情战斗 。他也是北京地坛医院第一位参加援非的医生。临行前,他做了最坏的打算,手机里留下给家人的遗书,以备不测。

  埃博拉疫情来了,当地的外国公民,想着是如何撤离,逃出这片死亡之地,而中国政府选派精兵强将,赶赴非洲,投入抗击埃博拉的战斗,李鑫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有人撤离 有人冲

  在几内亚的中国援非工作人员有二十万,疫情来了,如何安抚他们,保障他们的安全,李鑫他们的到来就是最好的安慰剂。

  “如果你发烧了,首先应该考虑的是疟疾,因为你没有接触埃博拉的患者,也没有吃过野外捕杀的动物、更没有参加葬礼、对逝者行贴面礼,可是蚊子却每天都在你周围转来转去,经常亲你、咬你!”在建筑工地,李鑫给工人们上课,从工人们发出的阵阵笑声,让李鑫感到,工人们听明白了、心理压力减轻了。

  

  

  

  路遇大雨 车被水淹

  每隔一、两天,李鑫他们都要参加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会议。这天路遇大雨,车被水淹,困在水中等待救援。这让李鑫他们想起了北京的7·21。

  “ 三高”人员当上消毒员

  西非是疟疾、黄热病、乙脑、霍乱等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区。几内亚卫生条件极差,四处是垃圾,杂草丛生,蚊虫肆虐。他们的驻地与中几友好医院一墙之隔,那里刚刚因为接收埃博拉病人,接诊的外科医生不幸殉职。我援非医护人员也有过密切接触史,这让每个援非医护队员都心有不安。李鑫他们援非专家身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N95口罩,背着几十斤重的消杀工具,对驻地进行彻底消毒。他们可都是“三高”人员:高学历、高年资、高职称,这回当上了消毒员。

  

  

  

  今天的李鑫想和大家说

  “援非让我感到中国的强大,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援非的日子里,虽然远处异国他乡,可是时时能够感到同事们的关心爱护,心里很暖。”

  

  王凌航

  接过李鑫的接力棒

  地坛医院感染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 2014年9月20日——10月12日王凌航作为国家卫计委第三批赴几内亚医疗人员参加抗击埃博拉战斗。他的工作任务与李鑫基本一致。

  在几内亚期间, 王凌航充分发挥了英语和法语的双语优势,参与了7期WHO的区域性抗击埃博拉协调会,与参会的各国代表及当地卫生主管、协调官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第一手疫情信息。并将每日疫情进展和国际社会对中国援助的反馈及时形成报告,上报几内亚使馆经商处及国家卫计委以供做进一步的决策,共撰写报告7期。

  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回忆当时的情况王凌航说,在数次国际会议上,充分感受到了国家的强弱对疫情发展的影响,中国政府的大力援助包括持续派出医疗队、专家组,援助大量物资,在塞拉利昂建设移动检测实验室等工作都在WHO会上被提到和肯定.,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也切身感受到了随着祖国的强大,在国际社会上承担了更多的国际责任。

  

  

  

  印象深刻 那次访问无国界医生

  回忆援非期间的工作,王凌航一定不能忘的是那次对无国界医生的交流。在首都科纳克里的东卡医院建立了埃博拉病例收容治疗中心,专家组实地参观了整个埃博拉治疗中心的布局,了解了MSF(无国界医生组织)的救治流程。对无国界医生在当地如此简陋条件下开展的工作,印象深刻。“他们太令人钦佩啦!我们代表中国专家组和医疗队向他们捐赠了抗击埃博拉的防护服、手套、鞋套等物资。”

  面对今天的工作王凌航说:

  做感染性疾病,要有国际化的视野

  地坛医院地处北皋,距离首都国际机场这么近,对我们的能力提出了进一步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放眼全球,应该是有全球视野,这样的话能够做到真的从各个地方归国人乃至是我们能够识别、能够控制。它要求我们要有国际化的背景、国际化的知识体系的积累,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传染病防控的形式,更好地为国家一带一路的整个战略做出自己专业上的一些贡献。

  

  蒋荣猛

  第三位援非的地坛专家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医师、国家卫计委感染病质控中心办公室主任。他是2003年地坛医院第一批进驻隔离病区的医生。2014年11月9日——2015年1月12日在塞拉利昂参加援非抗击埃博拉的战斗。

  和上两位援非专家不同的是, 蒋荣猛的地点不在几内亚,他去了另一个疫情严重国家——塞拉利昂。他的时间也较李鑫、王凌航要长1倍以上,65天。

  “我们的任务主要是培训 但这培训……”

  之前在西非还没有哪个国家或组织,深入到疫区开展培训,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而且对他们来说,用英语给官方语言是英语的塞纳利昂人讲课,是个不小的挑战,虽然官方语言是英文,但是由于当地整体文化水平很有限,会英语的人不多。“刚到弗里敦的前几天,我们的房间总是通宵灯火通明,修改培训幻灯片和讲稿,改了又改。

  他们计划先培训师资,然后一同深入疫区培训社区人员。但在异国他乡搞培训,一切可都得从零开始。“我们希望计划培训的师资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最好有医学背景和一定教学能力的人员,但这却成了一个大问题。因为招不上学员。在大使馆的协调下,当地市政府出面,终于招来了25名学员。

  由于蒋荣猛他们的培训十分成功,名气越来越大,学员爆棚,只好变成发回程路费,劝退学员。

  

  病毒可能就在那儿

  师资培训后,开始深入疫区对社区人员培训。哪里疫情严重就到哪里,最远的地方距离弗里敦有200多公里。有时连饭都吃不上,带点方便面,连水都没有,只好饿着肚子。

  学员是由当地人找来的,感染状况老师们也不知道。因为有10%以上的埃博拉病人没有发热症状,他们有可能就坐在教室里,也许就是你刚刚辅导的那位穿脱隔离衣的小伙子,病毒也可能在电脑、鼠标、桌椅等任何物品上。

  一天,一个社区有20多名学员没来上课。打听后才知道,这儿刚死亡一个埃博拉病人,这些学员和死者有过接触,被隔离了。”这让我们第一次感受到了埃博拉的危险就在眼前。“

  

  

  

  押运物资 200公里走了20个小时

  其实蒋荣猛他们除了培训,还要协助中国援塞固定P3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当地治安不好,曾经发生过从机场运送冰箱,等到了目的地,发现车厢里的冰箱却不见了。

  ”为确保万无一失,当从中国空运的实验室物资抵达机场时,我们便当起司机和货车押运员。物资都是P3实验室的重要设备和零件,少了什么都不成!“从机场到驻地,蒋荣猛他们轮流开车,跟在货车后边走走停停,不错眼珠盯着货车。塞拉利昂没有红绿灯,人车混行,很多道路还是沙土路。因地处赤道,时逢旱季,路面温度高达六七十度。这一路,200多公里,走了近20个小时,夜间行驶时,前面的货车突然爆胎,轮毂和地面擦出闪亮的火花,幸好及时发现,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也云“论坛火了

  去非洲之前,蒋荣猛注册了“北京也云感染论坛”微信公众号,他把搜集到的埃博拉最新信息和自己的看法发布在论坛上,引起了国内同行的关注。到达塞纳利昂后,“论坛”发布了许多疫情进展和现状分析的文章,被《健康报》、《北京青年报》多次转登。多篇文章阅读量超过10万次。这些工作没人要求他做,每天忙完工作,别人倒头就睡,他开始在论坛上耕耘,他说:“让国内同行及时了解西非疫情进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埃博拉进入国门,是一名传染病医生的职责。”

  

  

  

  今天蒋荣猛说:

  作为传染病医生,能够远赴西非,亲历埃博拉一线,给当地人以帮助,而且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当地人真切感受到我们真心实意的帮助,不仅为中国医生树立了良好形象,也为中国公共卫生应急第一次走出海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向三位援非专家致敬!

  向中国所有援非的医务人员致敬!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