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7岁女孩与妹妹全身骨头钙化,孩子却懂事的让人心酸

  

“爸爸,给妹妹治病吧,我大了,不治也没关系的,这是我攒下的钱,都拿去吧!”

  整理丨陈年老刘

  来源| 医学界儿科频道

  近日,河南登封7岁女孩王越和妹妹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越今年7岁,家住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安庙村,患有石骨症,妹妹刚刚1岁半,也被查出了同样的疾病!王越目前并发严重的下颌骨骨髓炎,随时都有猝死的可能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听到爸爸悄悄跟妈妈说借的钱远远不够,王越就从包里拿出了存钱罐。“爸爸,既然没借到那么多钱,我就不治了吧!我这里还有钱,一起拿去给妹妹治病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父亲王向东泪流满面,他抱着7岁的王越,说不出话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石骨症 ( Osteopetosis),是由破骨细胞数目减少或功能缺陷导致的一种以骨吸收障碍为主的罕见遗传性代谢性骨病,发病率约为 1∶ 100 000。1岁以内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七八十,患者将会出现面瘫、贫血、发育迟缓致使盲、聋,无法抬头、站立、走路或讲话,如果未获得适当治疗,基本上无法活过童年。

  这种毛病会使骨吸收异常,导致钙盐过量沉积于骨内,使骨的外观像大理石或象牙状,失去原来的结构,脆性增加,容易骨折。其典型的临床特征为骨密度增高、骨骼畸形。

  下面正常人与石骨症患者的骨盆片对比看起来更明了。

图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医殇”)

  石骨症最早于 1904 年由德国放射学家 Albers Schonberg 报道,故又称为 Albers Schonberg 病。因其具有骨骼硬化的特点,1926 年又被命名为石骨症。除此之外,该病又被称为大理石骨、泛发性脆性骨质硬化症、硬化性骨增生性骨病、粉笔样骨、脆性骨质硬化症等。

  该病可分为三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石骨症 ( ARO)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石骨症 ( ADO ) 和 X 连锁遗传骨硬化症 ( XLO )。

  ARO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石骨症又称为恶性婴儿型石骨症 ,发病率约为 1/300000,在婴幼儿时期发病,进展快,病死率高。 在石骨症患者中,约10%患有颌骨骨髓炎。

  经典ARO多于婴幼儿发病,10岁前死亡;并发症众多,如肝脾肿大、贫血、感染等;预后差。X线检查可见以中轴骨骨密度增高为主,可见“骨中骨”现象,在四肢的干骺端增宽处可见一浓淡交替的横带影。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胡彬等报道,患者 2岁时因摔伤就诊,确诊为石骨症。牙齿萌出障碍,至7岁时仍只萌出4颗牙齿。视力受损,眼底镜检查显示视神经萎缩。血常规显示红细胞计数为 3. 29×1012/L( 正常范围 3. 79×1012~5. 88×1012/L) ,血红蛋白浓度为 77 g /L( 正常范围 110~147 g /L) 。腹部 B 超显示肝脾肿大。脑电图无明显异常。

  头部 CT 及 X 线片显示颅骨广泛硬化、增厚,板障间隙消失。全身X线片显示脊柱椎体上下缘致密增厚,中间较稀疏,呈“夹心饼”样改变。盆骨骨髓腔消失,呈现“骨中骨”的特殊表现。所摄诸长骨骨密度增高,骨髓腔消失,干骺端呈“烧瓶样”改变。

患儿X线片

  ADO

  ADO 亦称良性型石骨症,通常在青春期或成年后才被诊断,发病率约 1 /500 000 ~ 1 /100 000,常分为 3 种亚型:

  ADO-Ⅰ ,轻度的弥漫性全身骨硬化,具有骨密度增高、颅骨钙化显著、下颌骨增大、上颚骨性突出等临床特点;

  ADO-Ⅱ,椎骨终板硬化严重,硬化的长骨干骺端横带、椎体可成 典型的 “夹心饼干样 ”改变,骨盆和掌跖骨有 “骨中骨”现象,长骨骨折率高,颅底易硬化,血清酸性磷酸酶、CK-BB 明显升高,颅神经压迫症状鲜见于ADO-Ⅱ型,约 5% 的患者可出现听力和视力减退;

  ADO-Ⅲ,即“离心性”石骨症,骨硬化主要见于远端骨、四肢骨、颅骨。

  图 1 良性石骨症。平片示骨性胸廓、脊椎及四肢骨质密度普遍性增高,伴佝偻病样改变。 图 2 良性石骨症。X线平片示脊椎上下缘密度增高,中心密度减低, 呈“夹心蛋糕” 样(箭)。 a)正位片;b)侧位片。图 3 良性石骨症。骨盆正位平片示骨盆各骨密度增高,髂骨翼不均匀硬化, 硬化带与髂骨嵴平行,形成弧形致密影(箭),呈“同心圆”征。

  XLO

  XLO又称“OL-EDA-ID”综合征。甚是罕见,主要与外胚层发育不良、淋巴水肿、免疫缺陷有关。

  鉴别诊断

  不同类型石骨症的临床症状及严重程度不一,尤其是 ADO,其发病往往不很明显,症状相对较轻,故患者多以骨折、贫血、发育不良、视力及听力障碍等症状就诊,或由其他疾病就诊后意外发现骨骼异常,故临床需依靠影像学检查、基因检查来明确石骨症的诊断。

  石骨症需与一些常见的骨硬化相关疾病鉴别,如氟骨症、全身多发成骨性骨转移、肾性骨病,鉴别要点如下:

  ①氟骨症为全身性骨质增生,具有一定的地区特异性,患者有一定的氟接触病史,除此之外,氟骨症多伴有氟中毒的其他征象如氟斑牙,关节酸痛等,X 线检查可见韧带及肌腱附着处钙化;

  ②全身多发成骨性骨转移多见于癌症转移,其骨硬化多为不规则的均匀改变;

  ③肾性骨病是骨营养代谢障碍所导致的一类疾病,在广发骨硬化的基础上还可见佝偻病、骨质软化等骨营养不良的相关症状。

  治疗

  石骨症目前尚无特殊治疗,其发生主要由破骨细胞数目和功能障碍所致,而破骨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因此临床上常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 ( HSCT) 来调整患者的骨质吸收从而纠正骨骼病变,研究显示 HSCT 也是目前治疗石骨症的唯一有效措施 。

  此外,石骨症患者要注意预防摔倒,合并病理性骨折时可按骨折处理,骨折往往能正常愈合;但合并感染者,则往往不易治愈。

  后记:

  参考文献:

  1.周伟文, 何旭升, 刁胜林,等. 良恶性石骨症的临床及X线分析[J]. 放射学实践, 2011, 26(7):749-752.

  2.胡彬, 曾秉辉, 胡悦林,等. 一例罕见的新的TCIRG1基因杂合性突变引起的婴儿恶性石骨症[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5, 31(7):1237-1241.

  3.杨婵, 杨嫱妃, 谢春光. 石骨症研究进展[J]. 新医学, 2016, 47(5):286-289.

  4.王洁琪, 张大明, 郑美华,等. 恶性婴儿型石骨症伴下颌骨骨髓炎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12(6):573-576.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