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本身就是养生,配上贴敷方法更有效

原标题:睡觉本身就是养生,配上贴敷方法更有效

看过中医的都知道,大夫一般都会说“寒湿重”、“有湿热”、“有痰湿”、“脾虚”——“湿”到底是什么呢?

湿气重的人大多都有以下症状:

这些症状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就是总觉得哪里难受,去医院检查也算不上是大病,不去医院呢也能坚持正常工作,呢一样也没少干,可就是整天的难受。这些天天困扰我们的难受症状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状态。

“湿”到底是什么?

中医常说,“风、寒、暑、湿、燥、火”是人体的外感病邪因素,也叫“六淫”。在正常状态下,机体通过自身调节,对这六种外邪有一定的抵御能力。但当异常,超过一定限度,机体不能适应,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或当我们正气不足,抵抗能力下降,这些邪气就会乘虚而入,使人体发生疾病。

通常中医所说的“湿”,又称湿邪。分为内湿和外湿两种。

外湿的致病因素多是由于潮湿、涉水淋雨、伤于雾露,或汗出沾衣、水中作业、居家潮湿,而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发病。南方的春天天气返潮:墙壁、都挂满水珠,家具、衣服、食物一言不合就发霉…

内湿是一种病理性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它多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脏生理功能失常、体内水湿停聚所形成的病理状态。内湿的症状基本上是每个人常年都有的。

中医认为湿气是万病之源,会恶化和诱发很多恶性疾病,绝非虚言。春季也是是湿气入侵的高发期,所以现在祛湿刻不容缓。

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如果体虚、、暴饮暴食,或者吃了过多的油腻和甜食,脾就不能正常地"运化"而使"水湿内停";而且脾虚的人也容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常常困阻脾胃而使湿从内生。外湿与内湿虽然有所不同,但是两者在病证上表现出共同的特点。外湿致病,容易伤及脾脏,使得湿浊内生;而脾脏功能减退,水湿停聚,又容易招致外湿的侵袭。所以,两者往往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

湿邪无论是外湿或内湿,都有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和侵袭脾脏的特点。另外,它们在病证上都具有沉重、秽浊、黏滞、趋下等特性。

(1)重浊是指:沉重,"浊",即浑浊、秽浊不清之意。湿邪为病,其分泌物和排泄物的性质具有秽浊不清的特点。

(2)粘滞是指:粘腻、停滞。一是症状的粘滞性,如湿滞大肠,大便粘腻不爽;二是病程的缠绵性。由于湿性粘滞,停滞于某些脏腑组织,难以化解,故湿邪为病,多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3)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性与水相似,水性趋下,所以湿邪为病易侵犯人体的下部。如女性白带增多、淋证、泄泻、痢疾等,水肿也多以下肢较为明显。

有些朋友长期不注意,湿气已经很重了,脾胃受伤,很多脏器都受到了影响,这个时候也意识到危害,可用了很多办法:、、、,都见效甚微,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是医生没开对药,治疗方案有出入。(或者说你遇到了庸医)。二是你的脾胃不好平时食物都吸收不了别说药物了。三是湿气囤积很久已经是药之不及。 四是你用的祛湿方法不适合你的体质。比如:热,较为猛烈,一般对寒症效果好些,如本身湿热,猛烈的阳气就会伤身。

体内有湿应以祛湿为原则,可是湿气重的人大都不好,吸收能力及脾的运化能力都差,这样就出现了吃药效果不明显甚至越祛越湿的情况。穴位贴敷法祛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祛湿方法。你可能听过,生姜能够祛湿,但是用发酵姜根粉做穴位贴敷疗法,效果最好。

贴敷法是一种较为温和的方法,《健康之路》也有过介绍,它的主要作用就是祛湿散寒,补虚清热。有湿气的朋友可通过穴位贴敷的方法来养生。这一方法温和不刺激,晚一贴,早一撕,使用方便。你可能听过,生姜能够祛湿,但是用发酵姜根粉做穴位贴敷疗法,效果最好。

这一方法温和不刺激,晚一贴,早一撕,使用方便。这是中医外治的一种方法。不经消化道,不走肝肾,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祛湿散寒,补虚清热,祛邪扶正,改善亚健康。

从经络学的观点看,人的五脏六腑的功能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脚不仅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还是足三阳经的终止处,这6条经脉之根都分别在脚上的6个穴位中。仅足底就有76个穴位。可用加入酵素成份的足贴贴敷于足底,使各种精华成分渗透并参与循环系统,在循环过程中将体内细胞间滞留的毒素吸附出来,有效去除身体久积的毒素及湿气,达到祛病缓疾,改善的目的。

《清太医院配方》中有一涌泉贴膏法:载有“延年涌泉膏”,乃防病保健排毒方。即将竹油、杜仲至木香等前12种药熬枯去渣,入铅丹收膏,制成膏贴,贴敷于涌泉穴。据载:此膏可治先天不足,后天亏损,骨痿身瘦,阳气虚弱。若以此方常贴涌泉穴,不但终身永无寒湿、、瘫痪之症,而且能防病保健,,延年益寿。

需要了解和使用的读者,可以加微信:13833591610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