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未央》未播大结局:拓跋浚李未央最后十三年

  本文是【大鹏说《通鉴》之149】

  《锦绣未央》大结局中,拓跋浚把仅有的解药留给了李未央,几年后毒发身亡,二人的感情留下“要是能跟你一起慢慢变老,该多好”的永远遗憾。

  “只望回首太匆匆”“爱到最后要分离”的虐心结局,不知让多少《锦绣》粉泪奔。

  其实,真实的历史中,拓跋浚和李未央虽然没能一起走到生命尽头,一起跳广场舞,一起坐着摇椅慢慢摇,但也有着十三年的相偎相依,相濡以沫。而这,都被《锦绣未央》一笔略过,镜头太匆匆。

  拓跋浚登基是在公元452年十月初三(此事详见“十三岁的拓跋浚是怎么当上皇帝的”一文),此时年仅13岁,而非《锦绣未央》中已经成年的年龄。

  拓跋浚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连续干掉自己父亲、爷爷、叔叔两个皇帝一个太子准皇帝的大宦官宗爱送上断头台,诛杀三族,五刑处死(宗爱之事,详见“拓跋浚的爹叔爷俩皇帝一太子,都被这个太监干掉”一文)。

  接着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常规套路,把朝中那些当初没有站好队又手握重权的大臣,关的关,判的判,杀的杀。而拥立自己登基陆丽、源贺、刘尼三人全部封王,确保刀把子和笔杆子都牢牢掌握在手中,做就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皇帝。

  一朝权在手之后,拓跋浚最重要的节目,就是与李未央的原型,通常被称为北魏文明太后冯氏人生初相逢。

  这点与《锦绣未央》很不一致,电视剧中拓跋浚和李未央是患难夫妻,风霜雪雨一路携手走过。

  而历史上,李未央的原型冯氏,是在拓跋浚争夺帝位大功告成后,才来到拓跋浚身边。

  冯氏是北燕皇族出身,祖父是北燕末代皇帝昭成帝冯弘,父亲是北魏王爷冯朗。

  北燕被北魏灭国后,冯朗率全家老小归顺北魏,但后来因牵连进一件大案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即拓跋浚的皇爷爷诛杀,冯氏没入宫中成为婢女。

  因此,《锦绣未央》中李未央的原型,应该是北凉皇女与北燕皇女的合体。

  父亲被杀,自己从皇女变成婢女,几乎是灭顶之灾,这是李未央原型冯氏的危机时分。

  有些人在危机之下万劫不复,而冯氏的“危”反而是“机”。

  冯氏在宫中是有人有靠山的,这个靠山就是仅次于皇后的姑母冯左昭仪。进宫后,在姑母的“抚养教训”下,冯氏很快熟悉宫中礼仪,深谙宫内关节。

  11岁那年,即公元452年,冯氏遇到了骑着白马的皇帝——13岁的拓跋浚,被封为贵人,从冯氏变身冯贵人,从此与拓跋浚双宿双飞,可谓少年夫妻。

  四年后,即太安二年公元456年正月二十九,冯贵人被拓跋浚册立为正宫皇后。

  《锦绣未央》全剧结尾处,为拓跋浚把脉的刘太医曾说,“当初,那仅有的解药,若是陛下您自己服下,而不是把它留给皇后,那以陛下您的威武英明,我大魏一定会更加强盛”。

  历史的真相确实如此。

  在拓跋浚的治理下,北魏从拓跋焘时期的穷兵赎武,民生多艰,“国衅时艰,朝野楚楚”,顺利换档升级,过渡到休养生息阶段,“兴时消息,静以镇之”。

  拓跋浚对内减轻农民负担,改善民生;对外“养威布德,怀缉中外”,与南朝宋国基本保持了和平局面,对北方死敌柔然大多也是以威慑为主。内政国防外交打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北魏总体上处于稳定上升阶段,为冯太后和孝文帝后来推行的汉化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拓跋浚也因此被史家称之为“可谓有君人之度矣”。嗯,这个皇帝还是挺不错滴!在中国历史上,这个评价不低。

  拓跋浚主政天下,冯皇后打理后宫,抚育诸子,内外祥和。二人感情也是极深。史书上没有任何帝后不和的记载,终拓跋浚一生,没有改立皇后。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只可惜,美好的爱情总是被忌妒的,有时连上天都会眼红。

  和平六年,即公元465年五月十一,在位13年,年仅26岁的北魏文成帝拓跋浚龙御归天。

  拓跋浚与李未央原型冯氏的美满姻缘被上天暴力打断。

  少年夫妻,终究没能老来相伴。

  按照北魏惯例,皇帝驾崩三天之后,要将生前所用衣物焚烧,“御服器物一以烧焚”,是为“烧三”。

  这天,“百官及中宫皆号泣而临之”,朝廷文武百官和后宫妃嫔都哭得昏天黑地,人民少了一个好公仆,皇后没有了好丈夫。

  13年的恩爱历历在目,13年的相伴仿如昨日。痛不欲生的冯氏,竟然纵身跳进“烧三”的火坑,“后悲叫自投火中”,要与拓跋浚黄泉路上作伴,再续人间情缘。

  旁边的大臣宫女赶紧救人,“左右救之,良久乃苏”,抢救了好一阵才把冯氏从鬼门关上拉回来。

  天若有情亦无情,

  万丈红尘我等你,

  用你的牵挂染尽我白发,

  咫尺天涯你终未远离。

  冯氏用投身火坑的纵身一跳,将与拓跋浚的13年伉俪情深书写得淋漓尽致。这感情深厚,不知要将李未央甩出几条大街。

  虽不能老来相伴,亦足以感天动地,不负此生。

  红尘夫妻如此,人生夫复何求。

  亲爱的朋友,如您喜欢本文,请关注大鹏微信公众号“大鹏说书”(dapengshuoshu)。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