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

  胡惟庸(?—1380年),汉族,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与李善长同乡。明朝开国功臣,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因被疑叛乱,爆发了胡惟庸案,后遭朱元璋处死。

  

  胡惟庸早年随朱元璋起兵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主簿、知县、吉安通判、湖广佥事、

  太常少卿、太常卿等职洪武三年拜中书省参知政事六年七月凭李善长推荐任右丞相约至十年进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随着权势的不断增大胡惟庸日益骄横跋扈擅自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先阅内外诸司奏章对己不利者辄匿不上报各地喜好钻营、热衷仕进之徒与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送金帛、名马、玩物不可胜数

  由于胡惟庸的性格勇于任事但因此容易与好猜忌、急躁难安的明太祖产生政见与取贤上的分歧所以不被刘基等人看好但太祖不介意认为刘基多虑、有偏见仍晋用胡惟庸为左丞相

  学士吴伯宗曾因弹劾他而险遭大祸他得知大将军徐达对他不满曾在朱元璋处诬奏其奸行后竟诱使徐达家的守门人福寿谋害徐达因福寿揭发未能得逞胡惟庸还千方百计地拉拢因犯法受朱元璋谴责的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令其在外收集军马以图谋反此外他还勾结中丞涂节、御史大夫陈宁等令陈宁坐中书省阅天下兵马籍这一切引起朱元璋的极大注意

  朱元璋从元亡的教训中深感臣下权力太大会导致元末“宰相专权”、“臣操威福”的局面重演早在洪武九年即对各省权力机构进行改革十一年又令六部奏事不得关白中书省进一步削弱了中书省权力

  不久胡惟庸之子驰马于市坠死于车下惟庸杀挽车者朱元璋大怒令其抵死不准以金帛偿其家之请洪武十三年正月涂节和中书省吏上书告胡惟庸谋反朱元璋遂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将胡惟庸和涂节、陈宁等先后处死

  胡惟庸死后其谋反“罪状”陆续被揭发如派林贤下海招倭派封绩称臣于元嗣

  请出兵为外应令李存义、杨文裕说李善长谋逆毒死刘基收纳亡命等事连韩国公李善长、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延安侯唐胜宗等朱元璋大怒为肃清“逆党”株连杀戮者达三万余人“胡党”而受株连至死或已死而追夺爵位的开国功臣有李善长、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靖宁侯等一公、二十一侯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遂罢丞相革中书省并严格规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说立者处以重刑丞相废除后其事由六部分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胡党之狱又称为“胡惟庸案”是明初四大案之一

  洪武十三年正月丞相胡惟庸称他家的旧宅井里涌出了醴泉邀请明太祖前来观赏这是大

  

  明的祥瑞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一个名叫云奇的太监突然冲到皇帝的车马前紧拉住缰绳急得说不出话来卫士们立即将他拿下乱棍齐上差点把他打死可是他仍然指着胡惟庸家的方向不肯退下朱元璋这才感到事情不妙立即返回登上宫城发现胡惟庸家墙道里都藏着士兵刀枪林立于是立即下令将胡惟庸逮捕当天即处死据《明太祖实录》记载四天前也就是正月甲午中丞涂节已经告胡惟庸谋反以明太祖猜忌多疑的性格怎么还会去胡惟庸家看所谓的祥瑞可见云奇告变纯属子虚乌有胡惟庸案前后株连竟达十馀年之久诛杀了三万馀人成为明初一大案列洪武四大案之一(另三案为空印案郭桓案蓝玉案)事后朱元璋还亲自颁布《昭示奸党录》告诫臣下切以胡惟庸为鉴一部名为未解之谜历史版的书曾写道胡惟庸与朱元璋一个妃子互通被发现为求自保只好造反这一段是不是真的一直是个未解之谜

  明代史籍中关于胡惟庸案的记载多有矛盾因此关于其是否确实谋反当时便有人怀疑明代史学家郑晓、王世贞等皆持否定态度也有学者指出:所谓的胡谓庸案只是一个借口目的就在于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结果是彻底废除了宰相制度

  晚明学者钱谦益说:“云奇之事国史野史一无可考”史家潘柽章更认为云奇之事为“凿空说鬼有识者所不道”胡惟庸如果要谋反他在家里埋伏刀兵能让人在城墙上轻易看见吗几百年以后也就是到了现代明史学家吴晗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叫《胡惟庸党案考》把胡惟庸的案子从头到尾缕析了一遍最后证明胡惟庸案是一个冤案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