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最后真正的胜利者

  当然,《三国演义》人物那么多,我们要谈的只是那位这位最后胜利者,最终为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司马仲达。

  史书上对仲达是这样记载的:鹰视狼顾,非人臣之相也。

  但你结合《三国演义》甚至是自己的想象,是很难相信这个表面上浑浑噩噩的老者,能有着一双鹰的眼睛、狼的耳朵。那双混沌的老眼也能暴射出犀利的凶光,那副“面正向后而身不动”的“狼顾”模样。

  历史正史的这句记载似乎对他很不公平。

  我们需要有这样一个感觉。

  一个能让曹操视为最大隐患、能成为诸葛亮最强劲敌手的人,一个集厚黑学之大成的阴谋家,一个为自己的子孙夺得了天下的准窃国大盗,无论如何都应该带着些阴沉诡谲的气质。

  但是,相反可是他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却只是一次次的装聋作哑,假痴不癫。你甚至会以为他真的是一个索然无味的人物。

  既没有曹操的霸气张狂,也没有诸葛亮的挥洒自如,更没有周瑜的风流倜傥,也没有吕布的睥睨天下,没有孙策的激情飞扬……翻遍《三国演义》全书,有可能最乏味最没有英雄气概最不讨人喜欢的两个主要人物,司马仲达可能要算这么一位(另一位刘皇叔)

  结局总是那么出人意料。

  偏偏是这个最乏味、最没有英雄气概也最不讨人喜欢的司马懿,笑到了最后。

  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无数当世人杰近百年逐鹿问鼎,却徒为司马氏作了嫁衣,你甚至可能会慨叹真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纵观司马仲达的资本,你会很惊喜的发现,会有一种啼笑皆非之感。

  司马仲达是有自己真实才干的,谋略、政治。但比起三国里面其他人,也是逊了不少。

  打仗不如曹操,治国不如诸葛亮,识人不如刘备,谋略不如郭嘉、贾诩,勇武不如关羽、张飞,魅力不如孙策、周瑜……而他司马仲达之所以能成为最后的赢家,最为重要的原因那便是长寿。

  比66岁的曹操晚死31年,比 63岁的刘备晚死28年,比40岁的曹丕晚死25年,比54岁的诸葛亮晚死17年,比34岁的曹叡晚死12年,只比72岁的孙权早死1年,一直活到了 73岁,年龄是曹丕、曹叡父子二人寿命的总和。

  司马仲达楞是把这些牛逼的人物熬死了。三国后期,上天为司马懿带走了所有强悍的对手。

  翻开历史画卷,那时候给司马仲达剩下的不过是一个可以玩弄于股掌之上的7岁小皇帝,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草包政敌,两个一天天走向腐朽没落的敌国。像孟达、公孙渊、王凌之流,更是些碌碌之辈,不足挂齿。

  司马仲达似乎是凭借长寿打败了他的强悍对手们。

  但你要说他仅仅是依靠长寿,那就大错特错。在这场遥遥无期的长寿竞赛中取得胜利,司马仲达同样也付出了惊人的代价。

  在《三国演义》前半部里面,司马仲达一直默默无闻地隐藏在曹操身后的阴影中。

  从29岁出仕到曹丕称帝,被压制10余年;

  曹操、曹丕相继亡故,他崭露头角没多久便被朝廷贬黜;

  演义里面,虽然后来得以官复原职,但紧接着又被半仙诸葛亮一次次打得左支右绌;

  好不容易拖死诸葛亮,却被政敌曹爽再次排挤出权力中心,又是长达10年之久……

  这个老者,73年的生命,44年的仕途,居然绝大部分岁月都在不如意中度过。你要看他这样的人生,该是有多晦暗压抑?

  换做别人,可能早已心灰意冷。但司马仲达偏偏不是,反而越挫越勇。数十年如一日地蛰伏隐忍,藏匿自己的锋芒,掩饰自己的光彩,甚至泯灭自己的人格。

  你可以发现,这位司马仲达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始终是这样坚忍不拔地一次次承受住了来自对手,也来自命运的各种各样的打击与考验。割草喂马的生活没能磨灭他出人头地的野心;曹氏祖孙整整三朝四代的猜疑冷淡没能瓦解他的力量;宦海的潮起潮落没能淹没他;疆场的屡战屡败没能击垮他;政敌的排挤打压更是没能动他分毫……

  司马仲达的性格上几乎没有任何亮点,那也就对应的没有任何破绽。你可以说司马仲达的乏味,但也是他的高明,甚至可怕之处。

  你想一个喜怒哀乐忧悲惊恐,能干扰常人的一切情绪,到他这里竟完全不起作用,该是有多么冷漠凉薄?

  刺客利刃架在脖子上,他还能继续假寐,他没有恐惧;

  一次次地被贬黜、一次次地吃败仗,他都没有沮丧一蹶不振;

  无论取得了怎样成就,他都没有长久沉醉在胜利的喜悦中,而是殚精竭虑,苦心孤诣地盘算下一步棋;

  击败曹爽后不为任何哀求所动,他没有怜悯,冷酷无情地灭掉了对方的三族;

  面对着诸葛亮的羞辱,他坦然穿上女人的衣服,面对着曹爽的骄横跋扈,他宁可躺在病榻上装疯瘫,他没有愤怒。

  这样的隐忍功夫,可能连春秋时代的勾践也未必比得上。

  同样是《三国演义》里,司马仲达是可与刘玄德有共性的,他们一样的隐忍。不同的是刘玄德毕竟是性情中人。而司马仲达他的忍耐完完全全是出于清醒冷静的主动选择。

  你甚至有可能会怀疑,是不是司马仲达这人性格中是否天生就带着那么一股冷漠凉薄。似吕布纯粹是为战斗而生一样,他也纯粹是为玩弄权术而生?

  司马仲达是冷酷的,是不择手段的,是难称之为人的人。

  但你若他仅仅是因为长寿,只是隐忍,那就又错了。

  后退是为了更大步的前进,防守是为了更好的进攻,拳头收回来是为了更有力地打出去。

  司马仲达数十年如一日的忍耐,也同样是为了积蓄力量,为了时机成熟后的爆发。

  你像旬月内剿灭孟达、百日内平定辽东、数日内完成高平陵事变。像这样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这样摧枯拉朽的威力,能是一个只会唯唯诺诺的糟老头做得到的么?

  司马仲达有句话说的好啊,“凡攻敌,必先扼其喉而捣其心。”

  克制自己之忍,容人之忍,对付政敌的残忍。司马仲达似乎完完全全符合这些当年金庸先生给政治领袖们立的标准。

  司马仲达一生,数十年的蛰伏是为克己之忍;诈中空城计、死诸葛走生仲达是为容人之忍;南平孟达、北破公孙渊、内摧曹爽是为对敌残忍。有道是刘备皮厚,曹操心黑,孙权厚黑皆不够,司马仲达却是皮既厚心且黑,其他人的形容合不合适姑且不论,对司马仲达的断言却还算精准。

  你更会发现,《晋书•宣帝纪》更是记载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这是实在是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却也在情理之中,有人说宿儒未必都是大奸大恶之辈,可大奸大恶之辈却多是宿儒,话虽刻薄,但未必没有道理。

  可以说,司马仲达他的人生其实是最成功的,整个三国时代,只有他一个人完全做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那么多年的隐忍韬晦

  齐家——出了司马师、司马昭这心思能路人皆知的两个“德才兼备”的儿子

  治国——位极人臣、权倾朝野

  平天下——给子孙们打下了统一的基础

  毫不夸张的讲,司马仲达可谓是《三国演义》中真正的最后的胜利者,但即便如此对这位内圣外王的三国第一人,是难以令我好感的。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无所不用其极:每天压抑自己的情感,掩饰自己的本心,揣摩别人的心思,孜孜不倦地去策划如何算计别人和防备别人算计,就这样度过自己大半生的时光,还要赔上一辈子的幸福和快乐,赔上自己的一切人格甚至人性……

  实非常人所能。

  甚至从《三国志》里面看司马仲达的谢幕,更是匪夷所思。

  忍耐了最后一个10 年,彻底铲除了曹爽、一朝咸鱼翻身时,他已年届古稀,离人生的终点只有区区3年。时日无多的他仍然没有告老还乡、颐养天年,居然还在自己生命的最后关头回光返照了一把,铲除了最后一个政敌王凌。

  司马仲达的一生,就是一个好个战斗的一生,好个“与人斗,其乐无穷”!

  但有这个必要吗?

  司马仲达看似是最后的胜利者,但一生营营役役,又换回了怎样的成功?那个目标真的伟大到值得他做出这样的牺牲吗?恶的手段能换来善的结果吗?

  这些疑问,历史给了我们最真切的答案。

  三国归晋,似乎是司马仲达的胜利。但结束了长年战乱的新朝代竟然毫无任何新气象,反而从头到脚浸透着史上罕见的腐朽黑暗。

  司马仲达,这又是否是他想要的结果呢?

  以献祭般的牺牲换回的所谓成功,竟是何等的苍白,何等的单薄,何等的惨淡,不过又是一场清秋大梦而已,转瞬之间便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