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明朝三大污点,土木堡之变仅排第二

  明朝1368年建国,1644年灭亡,共存276年,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朝代。虽然是一个大一统时期,依然充满了斗争和污点,本文列举明朝三大污点,袁崇焕之死未能入选,土木堡之变仅排第二,明英宗朱祁镇不但不英明,更是主导两大污点。

  三、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是对明朝,乃至后世影响颇大的一个转折点,燕王朱棣借靖难之名发动地方叛乱,仅用4年就成功击败了建文帝朱允炆的中央政权,成为一国之君,让人惊愕不已。当然也与这期间朱允炆一系列失败的应对政策,以及国之栋梁李景隆等人屡战屡败的英勇表现是分不开的。

  燕王朱棣违背朱元璋生前意愿,讨伐皇位正统继承人朱允炆,被认为是不忠不孝的行为。他将首都从南京迁往北京更是改变了整个明朝的命运——北京太过接近北方防线,以至于一旦边关被突破,北京的防务总是首当其冲。

  不过朱棣在夺位后,做了一系列改善明朝经济、外交和武防的措施,使明朝的国力得到一个很大的提升,被称作“永乐盛世”,这恰恰是生死成谜的朱允炆未能证明自己的地方。

  二、土木堡之变

  靖难之役可以看作明朝内部人之间的斗争,土木堡之变则将脸丢到了瓦剌人面前。大太监王振在宫内专权多时,觉得不够过瘾,妄想成就更大一番作为留名青史,趁瓦剌大举入侵之际,哄骗23岁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还带上了一干大臣,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是去北方游玩。结果在王振一通胡乱的指挥下,朱祁镇的部队完成了一次出色的以多输少的惨烈战役,王振和众多大臣被杀,英宗被俘,声势浩大的御驾亲征真的就变成了“北狩”,谁也不知道这外出打猎的皇帝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英宗被俘后,部分大臣提议效仿宋朝将国都南迁,被于谦等人严厉拒绝。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于谦扶正了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在北京城外于瓦剌人进行了多场战斗,终于将城外弹尽粮绝的瓦剌人逼回了塞外。

  一、夺门之变

  朱祁镇从朱祁钰的手上夺回皇位,靠的是一场政变,还是因为朱祁钰病重又无子嗣的原因?谋立皇位继承人乃是皇帝和文官的工作,可石亨作为一名武官,竟然也想建立一些不世之功,他拉拢宦官曹吉祥、左副都御史徐有贞,发动了一场并没有太大难度的“夺门之变”,拥立朱祁镇复位。为了师出有名,他们怂恿朱祁镇杀害北京保卫战的两大功臣——兵部尚书于谦和大学士王文。在一番思想斗争后,朱祁镇的智商再度下线,以谋逆罪斩杀于谦和王文。

  于谦的死,可以说明朝最大的污点。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