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邑考献三宝救父身死人亡,是谁把姬昌救出火坑?

  

  前文说到,伯邑考献上三宝以求救父姬昌,却落得身死人亡、父食子肉的悲戚下场。可是,在短短一二月之后,姬昌不但获得大赦,走出羑里,还被加封为王,成为商朝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超级诸侯。

  究竟是甚么力量改变了姬昌的命运?

  姬昌能归国,首功之人当推西岐上大夫散宜生。

  当伯邑考被害的消息传到西岐,以二公子姬发为首的西岐领导层就开始讨论如何营救主公姬昌。

  上至二公子姬发,下至大将南宫适,大家都感到前途渺茫,束手无策。可是,上大夫散宜生却提出,要想救回主公姬昌,其实也不是什么难事!

  散宜生分析当初伯邑考救父计划失败的原因。他认为,伯邑考死亡原因有二:

  其一,不听父亲姬昌的警告,擅自前往朝歌救父。

  其二,看不清朝歌局势,所托非人。

  伯邑考到达朝歌后,拜访了亚相比干,比干也答应为他说情。在伯邑考看来,比干一方面是朝廷百官首领,一方面又是纣王的叔父。由他出面说情,自然一句顶一万句。

  事实上,纣王对比干只是表面尊重,他真正信任的是费仲和尤浑。

  伯邑考到了朝歌,没有给费仲和尤浑两位送礼。以费仲与尤浑的脾气,必定从中作梗。如此一来,救父行动怎么可能成功?

  事实上,在姬昌吃了伯邑考的肉后,纣王已经提出,可以释放姬昌归国。就是费仲提出反对意见,导致纣王改变了意见。

  那散宜生的营救方案如何呢?

  散宜生说:“为今之计,不若先差官一员,用重赂私通费、尤,使内外相应;待臣修书,恳切哀求。若奸臣受贿,必在纣王面前以好言解释,老大王自然还国。”

  散宜生的营救方案非常简单——给费仲与尤浑送钱!

  所谓打蛇要打七寸。纣王耳根子软,在后宫,他经常被妲己左右,在朝堂,他经常被费仲尤浑左右。

  关押姬昌乃是朝廷政务,找费仲与尤浑,才算是对口。而费仲尤浑喜爱的,无非是金银财宝。

  散宜生写了两封信,从西岐将官中挑选出两个办事谨慎的,带着书信与许多金银前往朝歌,求见费仲尤浑。

  在费仲与尤浑收到金银后不久,姬昌就被释放归国。

  可以说,金钱的力量,在营救姬昌的行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只是,金钱只是外物,只是驱动力,真正改变姬昌命运的,是费仲与尤浑。

  费仲这个人虽然奸诈,但盗亦有道,他一直还是秉持收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古老规则。在收了万金之后,就开始盘算如何救人。

  费仲与尤浑不愧是商朝排名第一、第二的奸佞之臣,在见风使舵、揣摩人心方面的造诣,可谓登峰造极。

  姬昌当初被捕,是犯下妄言国政、欺君侮上的大罪。并且,费仲与尤浑正是力主抓捕姬昌、严惩姬昌的代表人物,如今他们两位要为姬昌说情,首先就要面对纣王的质疑,处理不当,就会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他们没有在朝堂公开提议释放姬昌,而是在摘星楼与纣王下棋、纣王连胜两盘心中大喜的时候,假作随意评价一边的歌女琴艺平平,引得纣王说到伯邑考,谈起西伯侯姬昌。

  纣王慨叹:姬昌连自己儿子的肉都吃了,可见所谓姬昌擅长先天数、预知未来都是一派胡言!

  眼见纣王对姬昌的敌意大大降低,费仲趁机禀奏说:“臣闻姬昌素有叛逆不臣之心,一向防备。臣于前数日着心腹往羑里探听虚实。羑里军民俱言姬昌实有忠义,每月逢朔望之辰,焚香祈求陛下国祚安康,四夷拱服,国泰民安,雨顺风调,四民乐业,社稷永昌,宫闱安静。陛下囚昌七载,并无一怨言。据臣意,看姬昌真乃忠臣。”

  纣王一听,奇怪了,说:“卿前日言姬昌‘外有忠诚,内怀奸诈’,包藏祸心,非是好人,何今日言之反也?”

  费仲说:“据人言,昌或忠或佞,入耳难分,一时不辨,因此臣暗使心腹,探听真实,方知昌是忠耿之人。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费仲很会说话。他故意以“臣闻”开头,一方面强调自己当初提倡抓捕、严惩纣王,是听他人传言,为当初误判洗刷罪过;一方面强调自己已经派人到羑里查实,姬昌七年间表现确实不错,为释放姬昌提供证据。

  如此一来,在纣王眼中,费仲不但不是那种昨是今非、毫无定见之人,反而成了敢于求证、勇于认错的忠诚之士。

  纣王一听,觉得费仲所言颇有道理,再询问尤浑意见如何,尤浑表示,自己和费仲看法一样。纣王当即拍板,要释放姬昌。

  赦免姬昌事件上,费仲出力多,尤浑出力少。尤浑是个注重口碑的人。他既然收下了西岐万金,就要办一件万金难买的大事,如此才能体现他尤浑大人的价值。

  于是,尤浑提议:朝廷应当加封姬昌为王,如此一来,既可以让天下人知道纣王之宽仁博爱,又可以让姬昌代替天子去剿灭东南叛贼,一举两得。

  纣王一听大喜,当即封姬昌为王,让姬昌夸官三日,再回西岐。

  本来,姬昌只要老老实实夸官三天,就可以回到西岐。可是,一个貌似聪明其实蠢到家的人给姬昌提了一个意见。这个意见,让刚恢复自由身的姬昌,又变成朝廷逆贼,受官兵追捕。

  这个提馊主意的人是谁呢?姬昌又如何躲过朝廷追捕呢?

  继续《勘破西游》之后,叶之秋品读封神,一样的精彩,不一样的观点,在线阅读全部文章敬请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叶之秋读书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